各位弟兄姊妹平安,很高興今天早上能和大家一起思考神的話語,因為我們今年教會的目標就是每一個人盼望能夠讀聖經,能夠從聖經裡面來學習怎麼做一個好的基督徒,有好的生活。聖經這本書在基督徒的眼光來看是很重要的,但是讀的人卻很少,我先做一個問卷調查,我們一年當中讀過聖經一次的人有多少請舉手?了解。我們很少把整本聖經讀過一遍,因為讀到一半感覺到很生澀,裡面不曉得在講什麼?有時候看到耶穌的族譜中,誰生了誰,誰又生了誰,生到第十四代,感覺上好像很無聊,但是每一節聖經都有它的含意。在兩千零二年的聯合聖經公會做了一項調查,調查結果指出在當年最暢銷的一本書就是──哈利波特,這本書現在已經出了不知道第幾版了,一年的銷售量有三千萬本,是最暢銷的一本書,但是那一年聖經的銷售量是五億七千本,歷年來最暢銷的一本書,不是一般的文學小說其他等等,而是聖經。但是很可惜的是有些基督徒倒願意讀哈利波特,卻不願意讀聖經,反而是其他的人在讀聖經,當然也有很多基督徒很熱心在讀聖經,但是我們錯失了很多上帝要給我們祝福的機會,所以馬丁路德他講說:「聖經是耶穌基督的馬槽」(意思就是基督之於聖經,尤如聖嬰之於馬槽,前者永遠是主角)。這個世界上有千千萬萬的書,但是唯有這本聖經,你才能夠找到耶穌基督,你才能夠找到上帝的愛,找到神的公義,神的憐憫,神的拯救,其它的書沒有啟示這個,所以這本聖經是唯一的一本。如果基督徒看了世界上很多的書,卻不看聖經,那他的信仰生活就沒有根基,他不能做一個好的基督徒,不能找到耶穌基督,不能找到上帝,不能找到神的救恩。
剛才我們讀的聖經說:「聖經是上帝的聖靈所默示教導的一切」,所以這本聖經是我們信仰及生活唯一的歸準。我們的生活,基督徒的信仰,基督徒的價值觀,不是按照一般社會的標準,不是按照一般的人或學說所說的,而是根據聖經,這是宗教改革時最重要的一個主題──回歸聖經(Back To The Bible)。因為當時的教會已經離開了聖經的教導,好像當時的天主教賣贖罪券說:「你犯罪不要緊,只要你買教會發行的贖罪券,買的愈多,積的功德愈多,上帝的赦免就愈大,你的罪過就可以一筆勾消。」這是不合聖經的,當時教會信徒的信仰和生活是離開了聖經的,因此宗教改革家指出要回到聖經,因為聖經是我們基督徒信仰生活的唯一歸準。聖經是神所默示的,不是人的思想想出來的,是上帝感動很多人,用不同的語言寫出來的。在新舊約聖經裡面,我們看到至少有三種語言,在舊約裡面是用希伯來文,是猶太人當時已經在用的,新約是用希利尼文(希臘文),是一些當時猶太人所用的方言(ALAMIC)。所以當我們讀聖經的時候,知道上帝在幾千年的歷史當中,用幾十個作者,在不同的歷史背景、文化背景、語言背景,來啟示他的真理給世界的人瞭解。所以聖經這本書,不是一般人想出來寫成的,它已經經過好幾千年的歷史,但是聖經的主軸是前後一致的,沒有改變,所要傳達的都是一樣的真理,因為這是聖靈所啟示的。既然是這樣,我們該怎樣研讀了解聖經呢?為什麼我們讀經感覺到很吃力,就是因為我們不知道方法,今天我要介紹幾個要點,讓我們正確的來了解聖經,我們不是只有讀聖經,算自己讀了幾遍、讀多少而已,是讀聖經的時候是否正確的抓住它的含意,那是更重要的。好像你讀一本書,你讀了十遍,但是你不明白裡面的意思,沒有正確了解書本裡面的真義,那你是白讀了,你天天讀聖經,但是你卻沒有正確的了解聖經,沒有正確明白聖經的意涵,那是白讀了,那我們要怎樣來讀聖經呢?
第一點,照原文來解釋,我們要了解原文的意思。我剛才講舊約是用希伯來文,新約是用希利尼文,所以我們要了解原文的含意。我們現在讀的都是翻譯本,翻譯的時候會有限制,好像兩個人不同的語言在說的時候,它的含意內容不太一樣,特別是希伯來文和希利尼文,它一個字含意是很廣的,並且有層次的。好像約翰福音第二十一章15∼17節,耶穌復活的時候在海邊碰到彼得,耶穌問他三次:「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彼得說:「主啊!你知道我愛你。」翻譯本只有這樣翻,翻起來好像耶穌跟彼得講的「愛」是同樣性質的,但是在希臘文卻有不同的層次,耶穌第一次、第二次對彼得用的希臘文是Agape,是神的愛,那種的愛,但是彼得回答耶穌:「我愛你」那種愛,是人的愛Phileo,是一般兄弟姊妹親友的這種愛,耶穌要讓彼得知道,如果你要作我的門徒,真正要愛我,你要像我用父上帝的愛來愛你一樣,你也應該用神的愛來愛我,那神的愛是什麼,是沒有條件的,是白白的,是會改變的。但是彼得回答耶穌說:「我愛你」卻是用人的愛,人的愛是有條件的,人的愛不是白白的,所以耶穌第一次問他說:「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彼得回答說:「主啊!你知道我愛你。」我愛你像我愛兄弟一樣,愛我這些親戚朋有一樣。但是耶穌的要求是更高的,是你要無條件愛我,甚至於犧牲自己來愛我,像我為你們犧牲一樣,那種神的愛,所以第二次耶穌又用Agape來問彼得,同樣說你要用神的愛來愛我,彼得回答也是用Phileo(人的愛)說我愛你,但是那是人的愛,最後耶穌沒有辦法,不曉得為什麼彼得不瞭解我所說的,所以耶穌最後就用Phileo,用人的愛來問彼得說:「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彼得也同樣回答:「你知道我愛你」,也是用Phileo。當我們看翻譯本的時候,看不出這種層次的不同,主耶穌要求彼得含意的不同,但是我們看原文的時候就看出,主耶穌跟彼得的對話(Conversation)裡面,關於這個愛有不同的層次,關於要愛上帝,我們不能用人的愛,是要用神的愛來愛上帝,向主耶穌愛用神的愛Agape來愛我們一樣,那是主耶穌對門徒的要求。
如果我們看到馬太福音第七章1節(和合本):「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那我們常常會想到說:「我不要批評你,免得你也批評我,免得互相批評。」按舊的翻譯本我們了解到,批評或論斷的那個層次是放在人的層次,所以「你不要隨便批評人,不要隨便論斷人,免得被人論斷」,但原文不是那樣,原文是:「你們不要隨便論斷人(批評),免得受上帝審判」(論斷)。」那個層次是上帝要審判你、論斷你,不是你批評的那個人或別人來論斷你,這是神的要求。就是說我們每一個基督徒的生活裡面,我們講話不能隨便,我們批評人不能隨便,因為當你隨便批評人、論斷人的時候,是上帝要審判、論斷你的,不是別人批判你,那是很重的一件事情,但是我們在翻譯本裡面看不出這個層次,所以當我們要讀聖經的時候,能夠多看一些翻譯本,現在根據原文翻譯的新中文版,至少有六種不同的版本,原文的每一個字都有很豐富的內容,所以當我們要了解這一段經文的時候,必須要看多一點的翻譯本,有工具(註解)書的話更好,能夠更瞭解這段經文主耶穌要講什麼?神的啟示是什麼?
第二點,研讀聖經的要點(方法)就是必須要瞭解上下文,不能斷章取義。說是這一段經文比較合我用,我就把它拿出來用,不行的,聖經是前後一貫的,好比你在讀一本書一樣。你不能從中間取一段來,就稱它作是整本聖經的全部。我們看到聖經翻譯的時候,「信」這個字,希臘文是Pistis,單單新約聖經裡面就有四、五種不同的翻譯,乃是根據那一段經文的上下文來翻譯,產生不同的字眼:
1、加拉太書一章23節:「不過聽說那從前逼迫我們的,現在傳揚他原先所要殘害的『信仰』」,經文中的「信」(信道信仰),翻譯作「真道」。
2、羅馬書三章3節:「即便有不信的,這又何妨呢?難道他們的不信(背信)就廢掉神的『信』嗎(上帝就因此不信實了嗎)?」同樣是Pistis,上一個是翻譯成「真道」,這裡是翻譯成「信實」,因為上下文是不同的內容,根據主要要表達的意思,來翻譯成不同的字眼。
3、哥林多後書五章7節:「因我們行事為人(活著)是憑著『信心』,不是憑著眼見。」在這裡同樣是希臘文Pistis,但是翻譯成「信心」。
4、使徒行傳十四章27節:「……並神怎樣為外邦人開了『信道』的門」,在這裡是翻譯成「信道」「信仰」或「相信」。
所以當我們讀聖經的時候,必須了解這些不一樣的翻譯時,有不一樣的內容,這是因為上下文的不同。還有一個字「身體」,希臘文是Soma,在新約聖經裡也有好幾種不同的翻譯:
1、馬太福音六章25節:「……生命不勝於飲食嗎?『身體』不勝於衣裳嗎?」這裡的希臘文Soma是翻譯成「身體」,英文是翻譯成Body。
2、馬可福音五章29節:「……她便覺得『身上』的疾病好了」,這裡的希臘文Soma是翻譯成「身上」,,英文是翻譯成Herself。
3、路加福音十七章37節:「……『屍首』在哪裡,鷹也在哪裡(意思是有那些事情發生的時候,主的再臨就在那時刻),這裡的希臘文Soma是翻譯成「屍首」「屍體」,英文是翻譯成Dead Body。
4、歌羅西書二章11節:「你們在他裡面也受了不是人手所行的割禮,乃是基督使你們脫去『肉體』情慾(肉身罪性)的割禮。」這裡的Soma是翻譯成「肉體」「肉身」,英文是翻譯成Sinful self。
同樣一個字Soma,翻譯成「身體」「身上」「屍首」「肉體」,就表達不一樣的內容。因此當我們在讀聖經的時候,必須瞭解上下文來解釋,不能夠斷章取義的了解聖經的道理。
第三點,我們要了解,聖經每一卷書都有其特性及宗旨(目的):
聖經有敘述文、有記述文、有歷史、有啟示文、有律法、有詩體,當你在讀聖經的時候,讀詩的時候(詩篇、箴言、雅歌),或讀歷史或記述文,是完全不一樣,當你在讀詩歌的時候,你不能按照字面來解釋那個詩歌的內容,必須按照它的意境,好像我們讀唐詩三百首或四書五經的方式,就是我們不能照字面來了解它的意思,要按照那個字面的裡面所要表達的意境。有一首唐詩:「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是描寫一個人在廣大的宇宙當中,感覺到孤寂悲傷,前不見已經離去的人,後不見要來的人,看到茫茫的天地自然,感覺到自己很渺小、孤單,在那裡流眼淚。你不能按照字句來了解詩的內容,你必須按照它的意境、內涵來了解。當我們讀聖經的時候也是如此,特別年輕的時候很喜歡讀「雅歌」,有人說「雅歌」好像戀愛詩一般,它是描寫主耶穌與基督徒的關係,特別是第二章的地方:「我是沙崙的玫瑰花,是谷中的百合花,我的佳偶在女子中,好像百合花在荊棘裡。」這是在描寫對方,你不能說她是一朵百合花,不是,而是在描寫她那麼純潔美麗,是那個意境內涵。當你讀聖經詩體的地方,跟讀律法書是不同的,所以我們要了解每一卷書的特性及宗旨:
1、馬太福音一章1∼17節,是耶穌基督的家譜(耶穌的家譜有兩種),另一處是記載在路加福音三章23∼38節。在馬太福音一章1∼17節是從亞伯拉罕一到大衛,大衛到約瑟。而路加福音三章23∼38節是從約瑟一直追溯到人類的始祖亞當,為什麼這兩本書在記載耶穌基督的家譜不同?裡面的人物名字也有不同呢?馬太福音寫的是約瑟的家譜,馬太福音的重點是要對當時的猶太人,見證耶穌基督就是你們的祖先亞伯拉罕的後裔,先知所啟示的那位彌賽亞,所以你們今天拒絕耶穌,就是拒絕你們的祖先亞伯拉罕、大衛那時所期待的彌賽亞(救主),所以它追溯到亞伯拉罕就是猶太人的信仰之父。但是路加福音是對外邦人寫的,所以它介紹耶穌是從亞當開始,耶穌基督就是亞當的後裔,就是全人類的救主,因為人類是從亞當而來,所以當我們讀聖經的時候,雖然耶穌的家譜寫說誰生了誰,誰又生了誰,但是我們注意看的時候,確有上帝很深的啟示在裡面,讓我們了解耶穌基督成為彌賽亞,不只是猶太人的彌賽亞,也是全人類的彌賽亞。
2、約翰福音一章1∼4節:「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這道太初與神同在,萬物是藉著祂造的…」,用這個「道」來介紹耶穌基督,在四本福音書裡面,其中的三本成為共通關係,由馬可福音作原始資料,後來馬太和路加福音書再補充其他遺漏的部分,而約翰福音是比較後期寫成的,是對希臘文化背景下的當時的人寫的,向他們介紹耶穌就是他們所相信的「道」,因為他們想這個「道」就是萬物的起源,萬物就是從這個「道」而來的,所以耶穌基督就是那一位,就是你們所相信的,所以就用希臘人所了解的「道」來介紹耶穌基督,跟馬太和路加福音是不一樣的。所以當我們讀聖經的時候,必須瞭解每一卷書都有它特別的意義,也有它特別的宗旨。哥林多後書十一章24節:「(保羅)被猶太人鞭打五次,每次四十減去一下。」很多信徒常常問牧師說:「這個經節好像怪怪的,已經鞭打了四十下,怎麼還能減去一下呢?」,這是猶太人的用法,他們不講三十九下,他們會說四十減一下,但是我們讀翻譯文的時候,常會誤解它。所以每一處聖經裡的內容有特別的意義,特別的宗旨在。
3、羅馬書三章28節,跟雅各書二章24節,是講基督徒的「信」和「行為」。羅馬書三章28節:「…人稱義是因著信,不在乎遵行律法。」雅各書二章24節:「這樣看來,人稱義是因著行為,不是單因著信。」好像信因著行為才得以完全,不是的。如果我們注意看聖經裡面,這兩卷書強調的特性和宗旨是不一樣的。保羅所強調的是反對當時的律法主義(靠行善得救、靠遵行律法得救),只有「信」耶穌基督才能得救。而雅各書是在批判當時的基督徒,只有信心卻沒有行為,沒有好的生活見證,不能用他的行為來見證他所信的內容,只有口頭講「信耶穌」,但是行為卻沒有見證出信仰的內容,所以會說如果你「有信沒有行為,你的信是死的。」(17節)因為有真實的信,就會有真實的行為,來見證我們信仰的內容。所以每一卷書都有它不同的特性及宗旨,是我們讀聖經要了解的。
第四點,不可隨私意或字面化來解釋。
就是不能將自己的意思讀進去聖經,我們要讀出聖經裡面的真理,基督徒有時候很危險的地方,很多的異端不是不懂聖經,他們也引用聖經,但是引用錯了,他們是把自己的意思讀進去聖經,而不是把聖經裡的意思讀出來。
彼得後書一章20∼21節:「第一要緊的,該知道經上所有的預言沒有可隨私意解說的,因為預言從來沒有出於人意的,乃是人被聖靈感動,說出神的話來。」(最重要的是,你們要記住聖經裡的一切預言,都不可按照自己的意思解釋,因為從來沒有預言是出於人的意思,而是先知受聖靈的感動,把上帝的信息傳達出來),所以如果我們讀聖經的時候,把自己的意思讀進去,我們就有偏差了,很多異端就是這樣。
1、舉一個例子,當時的羅馬天主教說:「教宗就是耶穌的代表」(因為教宗是彼得的後裔),馬太福音十六章13∼28節,是耶穌帶領學生到該撒利亞腓立比的境界,耶穌問他們說:「你們說我是誰?」有的人講是以利亞,有人講是先知,彼得被聖靈感動回答說:「你是基督,永生神的兒子。」耶穌說:「西門巴約拿,你是有福的……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如果我們沒有讀原文的意思時,我們就會感覺好像彼得就是教會的根基,主耶穌把祂的權柄是給彼得,不是的。是給像彼得一樣告白耶穌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這個信仰的基礎上面,不是他個人身上。但是很長的一段時間,羅馬天主教就根據這個說法,說教皇是彼得傳下來的,所以教皇是代表耶穌基督,不是的,而是耶穌基督要建立祂的教會,在告白耶穌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的這個「信仰團體」上面,這種的信仰根基上,但是我們誤解聖經的內涵,把自己的意思讀進去。
2、阿摩司書四章6節:「我使你們在一切城中牙齒乾淨,在你們各處糧食缺乏…」,其中的「牙齒乾淨」照字面看起來好像是城裡的人都沒有牙周病,實在講起來原文的意思是:「是我把飢荒降到你們的城裡,使你們絕糧…」最近的新的翻譯本就把真正的內涵翻譯出來,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3、創世記二十二章18節(二十六章4節):「並且地上萬國都必因你的後裔得福,因為你聽從了我的話。」這個翻譯就不完全了,常常讓我們有一個錯誤的感覺,以為是我們基督徒能夠帶上帝福份給別人,不是的。希伯來原文的意思是:「萬國都要來求我賜福給你們,像我賜福給你們的後代一樣。」另一個中文翻譯本翻譯的是:「…必因你的後裔『蒙福』…」,不是「得福」。「得福」的話就變成亞伯拉罕的後代會把上帝的福氣賜給他們,賜福給人類的不是我們人類,是上帝。「蒙福」就比較靠近原文的意思,通過我們基督徒,人會得到從上帝來的祝福,蒙上帝的祝福,這是原文真正的意思。不是我們的教會能成為別人的福氣,而是通過我們的教會,別人能得到從上帝來的祝福,我們不過是一個管道。和合本翻譯的不很清楚,所以我們讀聖經的時候,瞭解這些基本的原則,我們讀聖經就很正確,我們就能夠抓住聖經裡面真正的含意是什麼、內容是什麼,使我們不會偏差,來幫助我們的生活。
所以我們讀聖經的時候要常常禱告,求聖靈來幫助我們,剛才彼得後書說,因為聖經是上帝的聖靈感動人來寫的,所以我們要求感動人來寫這個聖經的聖靈,感動我們來讀出,聖靈感動當時的人所寫的內容,約翰福音十六章12節也告訴我們說:「……只等真理的聖靈來了,祂要引導你們明白(原文作進入)一切的真理;因為祂不是憑自己說的,乃是把祂所聽見的都說出來,並要把將來的事告訴你們。」讀聖經的時候,聖靈能夠使我們明白一切的真理。在馬太福音七章也告訴我們說,我們不只是要讀聖經,讀聖經要做什麼?是要實踐在我們的生活上,來見證聖經裡面的真理,見證我們所相信的主、上帝的愛、上帝的救恩、上帝的公義。所以主耶穌說(馬太福音七章24∼25節):「所以,凡聽見我這話就去行的,好比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總不倒塌,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凡聽見我這話不去行的,好比一個無知的人,把房子蓋在沙土上,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並且倒塌得很大。」願神祝福我們,讓我們正確的來研讀聖經,來幫助我們的信仰生活更的信仰更符合聖經的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