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靈降臨節的省思

線上收聽講道《台語》

線上收聽講道《國語》

2005/05/15

作  者: 曾宗盛 老師

  經: 【民數記十一章16∼30節】

 

       各位弟兄姊妹平安!

       感謝上帝,讓我有機會到咱教會,和大家一起敬拜上帝。今天是聖神降臨主日,正好也是玉山神學院紀念主日。在此一方面和大家分享聖經的信息,另一方面代表玉神的全體師生向大家請安,報告分享玉山神學院的近況。

1.聖靈降臨節對基督教會的意義

       今年三月27日的主日禮拜,普世各地的教會慶祝復活節。經過七個禮拜之後,在今天這主日世界各地的教會慶祝聖靈降臨節。復活節和聖靈降臨節這兩個節日和我們的基督信仰與教會有密切的關係。復活節是為了慶祝主耶穌從死裡復活,他的復活成為我們基督信仰的基礎。因著主耶穌的復活,上帝顯明他的公義與慈愛,又將基督的新生命賞賜給我們人類。上帝讓愛勝過仇恨、生命勝過死亡、光明勝過黑暗、公義勝過邪惡、真理勝過謊言。

        而聖靈降臨節則是基督教會的生日,因著聖靈的降臨,原來憂傷軟弱、貪生怕死的一群耶穌門徒,被聖靈的大能充滿,除去軟弱,四處勇敢地見證耶穌從死裡復活。他們的見證感動了許多的人,悔改受洗成為基督徒。而信徒每個主日的聚集與禮拜,後來形成基督的教會。因此聖靈降臨節是教會的生日,此後世界各地的教會以及台灣教會的設立與發展,都和兩千年前的聖靈降臨節有一脈相承的關係。今天我們可以毫不懷疑地說,我們都是聖靈藉著教會所生的孩子。

2.聖靈賜給人力量與才能來服事上帝

        今天早上我們讀的經文(民數記11,16-30)記載著舊約裡面聖靈降臨的事件。上帝藉著摩西帶領做奴離的以色列人,離開埃及。他們經過曠野的流浪,來到西乃山。上帝在那裡與以色列人立約,並且頒佈上帝律法給他們,做為世世代代生活與信仰的準則。以色列人在西乃山停留一段時間之後,離開了這地方,繼續新的旅程,向前邁進前往應許之地。在經過曠野的旅途中,他們再次面臨食物與飲水的問題。在這裡他們只有嗎哪做為食物,但是心裡卻想要吃肉。以色列人也回想起,在埃及的時候他們還有「魚肉、黃瓜、韭菜、蔥、蒜」(民11,4)可以吃,但是在曠野裡,除了碼那什麼都沒有。於是他們不禁發牢騷抱怨摩西與上帝,沒有肉可吃。摩西深受困擾,受不了百姓的牢騷。他覺得管理這些以色列百姓的責任太重,遠遠超出他自己一人的能力所能負荷。摩西向上帝表達自己面臨的困難,甚至向上帝求死得解脫(11,15)。
在這時刻,上帝介入解決問題。上帝吩咐摩西,去召集七十個長老,帶他們到會幕面前,要和他們說話。「我要把賜給你的靈分給他們,他們就能幫你分擔責任。」(11,17)這樣可以免除了摩西個人過重的負擔。上帝應許要分擔摩西的重擔,然後派七十個長老分擔他的工作負擔。上帝要把降於摩西身上的靈分賜給七十個長老,好讓他們可以有力量才能,和摩西一同承擔治理百姓的重大責任,以免摩西一人獨自承擔重任。

        摩西召集的七十位長老,站立在會幕四周。接著民數記11,25節經文描述:「上主在雲中下降,對摩西說話,把給摩西的靈分給那七十個長老。靈降在他們身上的時候,他們都像先知一樣呼叫,但並沒有很久。」在這段經文中,我們看到上帝降臨在會幕中,讓這地方成為一個神聖的場所。原來上帝賞賜給摩西的靈,也分別賞賜給了在場的長老們,讓他們得到聖靈的恩賜與才能,來管理/治理全部的以色列人。換言之,上帝賞賜聖靈給摩西,也給七十個長老。上帝不只使用摩西,也使用摩西身邊的人。上帝的靈動工的結果,促成了以色列長老們做了很好的分工,分擔摩西的工作重擔。聖靈的賞賜以及分工不只發生在古代以色列人身上而已,今天上帝也喜愛使用我們來完成他的工作。因此,做為上帝百姓的我們需要心存開放的態度,準備好自己讓上帝使用;同時也要有開闊的心胸,樂意看見上帝使用別人,或是樂意看見上帝藉著別人來向我們說話。

3.聖靈是大家共享的靈,而不是少數人的特權

        除此以外,在今天這段經文中,我們還看見另一個奇特的事。上帝的靈不只降在會幕四週的摩西和長老們身上而已,他也降在其他人身上(11,26)。有兩個人,一個名叫伊利達(´elDäd意思是上帝所愛的),另一個名叫米達(mêdäd意思是被愛的)。這兩人並沒有聚集在會幕那裡,而是停留在帳棚營地當中。雖然他們不在上帝會幕的現場,上帝的靈卻也降在他們身上,以致於他們像先知一樣呼叫起來(出神)。這事件造成營中不少人的困擾,於是有人傳話到摩西那裡,說明這件事的發生。摩西的得力助手,也是接班人—約書亞知道這情況馬上自告奮勇,要出面制止上帝的靈降在他們兩人身上這件事的發生。經文11,28提到,約書亞是「摩西所揀選的一個人」,「揀選」一詞意思是指「在聖所中服事上帝的人」, 約書亞隨時隨地跟隨在摩西的身邊,具有相當特殊的身份。因此他的所作所為代表相當的份量與權威。根據約書亞的觀念:上帝的靈只能降在會幕(神聖的空間)周圍的長老們(特定人群)的身上。也就是說,上帝的靈限於某些地方、某些對象。但是這樣的觀念是人的想法,而不是上帝的想法。上帝是自由的上帝,上帝的靈也是自由的。上帝的靈要降在哪裡,或降在哪些人的身上,完全是上帝的自由,這是恩典!人不能夠、而且也不應該限制上帝的靈。

        摩西回答約書亞說:「你為我的緣故嫉妒人嗎?惟願耶和華的百姓都受感說話,願耶和華把他的靈降在他們身上!」上帝的靈降在帳棚地區的伊利達和米達兩人身上,摩西不只沒有制止這件事;甚至他還進一步表明,但願上帝的靈也降在所有以色列百姓的身上,讓所有的人也能夠經歷上帝聖靈的充滿,具備上帝的恩賜與能力,來投入服事上帝的工作。換句話來說,上帝的靈不是某些人的專利品而已,而是賞賜給所有人的禮物。聖靈是所有人的聖靈,聖靈的恩賜應該讓所有人來分享。摩西的這一席話值得我們今日教會深思,特別是在2005年聖靈降臨的主日,我們慶祝聖靈的降臨,也慶祝基督教會的生日。我們應當回想,教會是如何誕生的?就是透過上帝的靈降臨在「每一個有血氣的人身上」,不論是男女老少,不論是什麼樣的階層與身份地位的人,不論是誰...(參考 珥2,28-29; 徒2,1-13)。因著聖靈的降臨,讓原來是軟弱與膽小的一群人,能夠勇敢地見證上帝的大能與作為,感動許多人成為耶穌基督的跟隨者,初代教會因此誕生。也因為聖靈賞賜的大能,讓福音能夠傳遍全世界,在各地建立教會。上帝的聖靈也帶領福音進入台灣,因此我們才有今日的台灣教會。事實上,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上帝聖靈的作為所結的果子。

4.聖靈降臨節在今日的意義

         今日我們藉著 民數記11,16-30這段經文,來深思「上主把他的靈降在他所有百姓的身上」的意義。而聖靈降臨節正好說明這意義,聖靈已經降臨了,今日仍然是如此。因此我們要問的不是「聖靈是否降臨」,而是「聖靈如何降臨/展現在我們的身上」?我們在哪裡經驗與看見上帝的靈降臨?這一學期,我每個禮拜四早上都會到花蓮玉山神學院,教研究所二年級的「舊約神學」這門課。在我們班上有15位原住民同學,分別來自阿美族、排灣族、布農族、泰雅族、太魯閣族、賽德克族、還有西來雅族。也就是15位同學包含了七個族群,若加上我漢族就有八族了。在上課的過程中,我時常藉著舊約聖經的經文,和這些不同族群的神學生討論,從他們文化背景以及基督信仰來看,某一段經文有什麼意義、挑戰與啟發?在討論中,我們得到不同的、新的領悟與學習。很特別的是,如果從歷史傳統的經驗來看,阿美族和布農族、布農族和排灣族、布農族和太魯閣族/賽德克族、泰雅族和布農族,這些原住民族彼此為隔壁鄰居,因此時常會有民族間的互動、緊張關係、衝突發生、甚至會有彼此出草的戰鬥。但是現在在同一個基督信仰裡,原來存在緊張關係的民族族人,卻成為在主裡的弟兄姊妹,共同在一個地方接受神學教育,將來也要成為上帝的同工。從聖靈降臨的角度來看,聖靈的愛的力量化解了原住民族彼此間的猜忌、不信任、甚至是仇恨,基督拆毀了彼此隔離的牆,讓彼此在主裡合而為一(加3,28)。透過上主把他的靈降在他所有百姓的身上,聖靈在每一位基督徒身上動工,我們從這種化解仇恨,在基督裡成為信仰同伴的事件上,看見了聖靈的作為。這就是聖靈降臨在人間的果效。

5.結語

       聖靈降臨節日對我們今日所有的基督徒信仰的鼓勵、提醒與挑戰。在今天的經文雖然我們看見「說預言」(出神)的靈恩現象;不過,聖靈的恩賜與作為並非總是驚天動地的,他時常以默默的方式在我們的生活周遭展現。就像是春天悄悄地來臨,讓大地回春、鳥語花香。我們可以從大自然的景象變化中,知道春天的來臨。今日聖靈的作為也時常像是春天悄悄來臨一樣,我們需要以安靜的心,用眼睛、鼻子、耳朵,還有感覺與理性去觀察與體會,聖靈如何默默進行他的奇妙作為。
其實我們不只在原住民神學院裡看見聖靈的做工,而且我們期待在台灣教會裡面,看見聖靈的作為。甚至我們也期盼,在我們的社會裡看見聖靈的作為。在相同的信仰精神裡面,能夠看見不同政治立場、社會思想、經濟觀念的基督徒,展現一種合一的精神,化解我們台灣社會內部的緊張關係與危機。這是我們在2005年的聖靈降臨主日,需要進一步深思與為此禱告的事。

阿們心靈小品

神 蹟

         法國一個偏僻的小鎮,據傳有一個特別靈驗的水泉,常會出現神蹟,可以醫治各種疾病。

        有一天,一個拄著拐杖,少了一條腿的退伍軍人,一跛一跛的走過鎮上的馬路,旁邊的鎮民帶著同情的回吻說:「可憐的傢伙,難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條腿嗎?」

        這一句話被退伍的軍人聽到了,他轉過身對他們說:「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條新的腿,而是要祈求祂幫助我,叫我沒有一條腿後,也知道如何過日子。」

★試想

        學習為所失去的感恩,也接納失去的事實,不管人生的得與失,總是要讓自已的生命充滿了亮麗與光彩,不再為過去掉淚,努力的活出自己的生命。我一直如此深信著,也一直如此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