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系列(十九):愛與真理

線上收聽講道《台語》

線上收聽講道《國語》

2007/01/14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經: 【哥林多前書十三章6b節】

  理: 蔡明岳 弟兄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平安。上一次我們講到愛與公義,這週我們要講愛與真理,在中文合和本,這句經文是愛「只喜歡真理」。不知道我们中間有沒有人看過圖片中的這塊石頭呢?如果你曾經到羅馬旅遊,通常導遊會帶你去觀賞,這塊石頭以前是做什麼用的沒有人知道,後來被人家拿去放在一間房子前面,給它取了一個名字,叫作La Bocca della Verita,Bocca是嘴,Verita是真,就是「真理的嘴(The Mouth of truth)」,很多人很喜歡去那裡,因為傳說,如果你是說真話,當你把手從牠的口中伸進去、再伸出來以後,你的那隻手還會在;如果你說的話是假的,那你把手放進牠的嘴裡再伸出來,你的手就會被它咬掉,那就知道你講的是假話,所以戀愛中的情侶,很喜歡帶情人到那兒,要確定對方說:「我愛你」的真假,當要確認對方是不是真的說我愛你的時候,「好,沒關係,把你的手伸進去證明一下。」有的人就開始冒冷汗,那就知道對方說的話有問題,這個傳說很有趣,以後你有機會到羅馬可以去那邊看看。到底愛和真理有什麼關係呢?今天我們的聖經節很短,就是「只喜歡真理」,中文修訂版翻譯為「只喜愛真理」,「喜歡」改成「喜愛」,我想沒有太大的差別,可是英文就有顯著的不同,不是字的不同,而是介系詞的不同,欽訂本(NKJ)和英文的修訂版(NRS)是「but rejoices in the truth」,可是新美國標準版(NAS)就翻譯成「but rejoices with the truth」。這次為了講這篇道,我再去查了一下希臘文,那個字是άλήθεια(aletheia),也就是rejoices with,有時候台語比國語傳神,在這裡台語翻譯的比較好,台語是怎麼翻譯的?「是及真理相及歡喜」,有兩個「及(與)」。華語的翻譯和NKJ、NRS是一樣的,都是「只喜歡真理」。而「but rejoices in the truth」和「but rejoices with the truth」的不同在哪邊呢?「but rejoices in the truth」中rejoices是主體,truth是客體(被喜歡的對象),可是在「but rejoices with the truth」裡就沒有哪個是主體、哪個是客體的分別,就是「愛喜歡真理、真理喜歡愛」,它們是互為主體、是互動的。我個人覺得「愛和真理一同快樂」,這個翻譯比較接近原意。

Ⅰ、引言:彼拉多曠世巨問

 

問「真理是什麼?」這個問題,最有名的人是彼拉多,彼拉多問了一句令全世界印象深刻的話,當耶穌被抓到最高法庭要被審判死刑的時候,猶太人控告祂的是犯內亂罪,所以彼拉多就把耶穌拉到會堂內(因為外面亂糟糟的),私下問他,說:「祢是王嗎?」結果耶穌說:「你說我是王,我為此而生,也為此來到世間,特為給真理作見證--------」(約18:37)咦?耶穌把真理提了出來,「…凡屬真理的人就聽我的話。」彼拉多就問祂一句話:「真理是什麼呢」,然後問完就到屋外說:「我查不出這人有什麼罪來」(38節),這句話成了很有名的一句話,「真理是什麼呢」,到底彼拉多是在請問耶穌?還是在嘲笑耶穌?我們不知道。他說這句話的後面,會是個問號嗎?若是個問號,就是一個虔誠的態度,想要請問耶穌:「祢剛才講什麼真理的…真理到底是什麼呢?」這樣的話他是個慕道者,若句子是後面是感嘆號,那他就不是慕道者,這是個輕蔑的應答,英文叫作Rhetoric sarcasm (嘲諷的修詞),他根本不是想知道答案,只是要嘲笑耶穌:「祢都快要被判死刑了,現在還在講真理,真理是什麼!真理值幾毛錢!」所以他是嘲諷者,聖經並沒有確定的說明,但如果根據聖經的描述,彼拉多問完後馬上就到外面跟猶太人講話,我會傾向說這是個感嘆號,一個真正發問的人,會等一下聽聽耶穌的回答,耶穌都還來不及回答、都還沒有講話,彼拉多就跑出去跟猶太人說:「我查不出祂有什麼罪來」。很可惜的,彼拉多問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真理是什麼?」,而全宇宙的真理就站在他面前,可是他沒有等耶穌回答。我們是不是彼拉多?我們每個禮拜來作禮拜,希望對神的話、對神的真理有所了解,我們會不會也是一樣,問題是問了,可是我們沒有時間聆聽上帝要給我们的答案。聖經的翻譯,台語是「是及真理相及歡喜」,是英文rejoices with這兩個字。

Ⅱ、只喜歡真理

 

希臘文:真理άλήθεια(aletheia)

 

希臘文是άλήθεια(aletheia),άλήθεια(aletheia)其實就是「真」,但是我們加上「理」的時候,我們就會被理性主義誤導,以為真理是真的道理,其實它的意思 就是「真」而已。


英 文:
but rejoices in the truth (NKJ)
but rejoices in the truth (NRS)
but rejoices with the truth (NAS)

 

英文翻譯,新欽訂版(NKJ)及新修訂標準版(NRS)是用介係詞in,新美國標準版(NAS)是用with,剛才我們已經稍微解釋過了。
中 文:只喜歡真理 (和合本)
只喜愛真理 (現中修)
中文和合本的「喜歡真理」和現代中文修訂本的「喜愛真理」,沒有太大的差別。
台 語:是及真理相及歡喜
(台語漢字本)

 

 台語的翻譯就很棒,「是及真理相及歡喜」,愛會與真理一起歡喜,所以「真理和愛」它們兩個是同樣重要,是兩者一起高興、一起歡喜這樣的一個狀況。

Ⅲ、三種真理

 

那麼真理是什麼呢?這個「真」,我用一句聖經的話讓你們了解 (其實不該加上「理」),它有兩個意思:耶穌在最後被抓到法院以前,在聖殿裡面,法利賽人就跟希律黨的人一起來假裝巴結祂,希望從祂的話抓到把柄可以來控告祂,就問祂說:「夫子,我們知道你是誠實人,並且誠誠實實傳神的道,什麼人你都不徇情面,因為你不看人的外貌。你的意見如何?納稅給該撒可以不可以?」(太22:16∼17)當他們要抓耶穌的把柄以前,他們用「真」這個字來混淆耶穌,就是來套祂的話,讓祂不敢隨便講一個Politically correct answer(政客式安全答案),就是講一個不會給他們自己找麻煩的回答,就是要祂講真話,逼祂要回答這個問題,這一句聖經裡面共出現兩次άλήθεια(aletheia) 這個字,「我們知道你是『誠實』人,並且『誠誠實實』傳神的道。(You are man of truth、Preach God’s word in truth,)所以如果我們直接把它翻譯就是:「我們知道你是真人,真人不說假話。」這是第一個意思,你是真人(Personal truth);第二個意思,你講的道是真道(Propositional truth),什麼是真道?就是你講的內容是對的。所以一個是指「真道」,另一個是指「這個人是真的」,這兩個有點不一樣,可是這兩個都是真。


真相:觀察性真理 Correspondence

    (客觀觀察、科學實證)

 

在哲學家談論真理的時候,他們提到了很多種真理,我就提其中的三個。第一個,科學家講「真」,這個「真」,也許我們把它稱作「觀察性的真理(Observation truth)」,這個觀察性的真理如果我們把它翻譯出來叫作「真相」,你看到的是真相,還是看錯、看走了眼,他們強調的方法就是要用客觀的觀察,然後再加上科學的驗證(Empiricism),然後確定你看到的是真的,所以這是很科學的方法。這樣的真,是強調你所看到的,或是你所描述的和那個東西本身要對應很好,他們叫作Correspondence theory(對應理論),這是從柏拉圖、亞里斯多德 (Plato and Aristotle)的時候就強調的,所謂真理就是你所講的話,跟你所要講的對象要對應(The correspondence),不對應的話就不真,我想這是「觀察性的真理」。聖經在詩篇裡也提到:「我『觀看』祢指頭所造的天,並祢所陳設的月亮星宿。」(詩8:3)這個「觀看」,我們希望不是看到假象,我們希望是看到真相,就是求真,我們說科學求真,大概講的是這樣的真,就是真相。


真確:邏輯性真理 Coherence
           (嚴密演繹、理性分析)

 

        第二個真呢?就跟觀察沒有關係,是指當你看到一個現象以後,你有一些想法,這些想法本身不應該自我矛盾,就是真本身不可以發生矛盾,就像骨牌排好的時候,你推倒第一片,後頭的骨牌就應該會一個接著一個全部的倒下來,這個叫作邏輯,就是If A, then B, if B, then C…,就是前後連貫的很一致的連帶關係,這樣的真叫作「邏輯性的真理」,也許我們可以把它叫作真確,不能自我矛盾,要嚴密的演譯、要理性的分析,這是理性主義(Rationalism)強調的真。所以它的重點不在Correspondence(對應符合),它的重點在Coherence(統一連貫),就是整個串連起來是一致的,你不能前面講A,到最後是講B,這是第二種真理。保羅對哥林多教會說:「我指著信實的神說,我們向你們所傳的道,並沒有是而又非的。」(林後1:18)不能「是而又非」不能說這時候講這樣對,到那時候又講說這樣不對,那就是自己相矛盾,總有一個不對吧?不會兩個都對吧?這是第二個真,我把它叫作真確,應該是前後一致,是不能自己拆自己的台,自相矛盾的。

 

真誠:倫理性真理 Candidness

            (坦誠表達、同理瞭解)


        第三種真,就像是兩個小孩子彼此之間的真,沒有虛偽,「唉唷,你好醜唷。」「唉呀,你好漂亮。」就直接講出來,這個我們叫作「倫理性的真理」,或是「關係性的真理(Relational truth)」。我覺得這是耶穌所講的最重要的真,應該把它叫作真誠。坦誠的表達、同理的瞭解,人與人要進入愛的關係裡面,一定要用真,一旦是用假的,那你所愛到的不是我,而是我裝出來的一個假象,所以真誠和愛有相當密切的關係,這種真叫作Candidness(真誠)。我不戴面具,我在所愛的人面前,不給對方一個假象,我讓你他看到真正的我,就是我裡面的真我,而不是另一個理想的我。耶穌在這裡說:「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或作:就是從惡裡出來的)。」(太5:37)表裡一致是真我,這種真的表現,就是真誠。

Ⅳ、兩種認識

 

        對於這三個真(真相、真確、真誠),我們怎麼去知道呢?如果沒有人能夠知道的話,那這些的存在是沒有意義的,上帝給我們一個很寶貴的禮物,叫作大腦,我們是藉著大腦去觀察、去了解、去認識剛才所講的那三個真,這個我們叫作「知識論(Epistemology)」。認識的對象分為兩類,我用一張圖片來表示、來讓大家了解,這張圖片是德國浪漫派的畫家Friedrich畫的,他的畫作叫作Wanderer above the sea of fog.(在霧海上的流浪者),畫一個人站在高山上,看到前面有霧有山。這張圖片很有趣,它有許多抽象的意義,我只講其中的一個意義,圖畫裡面有被看的山,有看山的人,可是畫裡的這個人又是被我們看的對象,畫裡的人有雙重的角色,他既是觀察者,又是被觀察者,畫家有點要表示這樣的意思。我今天將以這個人為觀察者、山石雲霧為被觀察者來看:被觀察的山石雲霧都是物,我們稱之為客體(Object),看著這些東西的這個人,我們叫作主體(Subject),那我們人呢,既是主體也是客體。我們會想要認識別人或物這個客體(Object),又想要認識自己這個主體(Subject),在中文我們把客體稱作「物」,主體稱作「心」,你如何分辨「心」與「物」呢?


客體 (物):客觀觀察 (海森堡測不準原理) 自然律
主體 (心):主觀溝通 (卡揚格集體潛意識) 道德律

 

        如果你要了解「物」,就要用客觀的觀察,才能夠看到客體的真相,透過眼睛的觀察,你能夠看到自然律,看到物與物之間有著很巧妙的關係。你會發現如果這個宇宙是上帝創造的,上帝是真的很有秩序,祂把東西造的很巧妙,聖經說:「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羅1:20)所以神讓我們用眼睛去觀察宇宙的真相,可以去揣摩上帝,所以客體是藉由眼睛客觀的觀察而了解。另外對人呢、對這個心呢,我們還是可以去了解它,可是因為心是看不到的,我们只能等對方願意表達,就是要主觀的溝通,所以對主體客觀的觀察是不可能的,而主觀的溝通必須要對方願意表明他的心聲,他的嘴巴要打開,你的耳朵也要打開,一個願講、一個願聽,「心」彼此是互動的,「物」就不需要互動;「物」根本就不需要互動,只要你仔細的看,你就會看到一些東西,而「心」沒有辦法看到,一直要等對方(我們叫作啟示),等他願意自己把心裡面的事掏出來,而且你也願意聽,你才可以進入對方的世界去了解他,這種互相了解的關係,我們叫作「道德律」,人與人之間有很多我們覺得應該這樣、那樣的。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神是一位有規律的神,聖經說:「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顯明在人心裡,因為神已經給他們顯明。」(羅1:19)所以神有兩個顯明,一個是在「物」,一個是在「心」,我們對神所造世界的認識,包括了客體和主體這兩方面。但是一些學者告訴我們說,我們雖然了解,但我們沒有辦法全部了解,這是物理學家海森堡(Heisenberg)告訴我們的,他發表了「測不準原理(The Uncertainty Principle)」,我們對物的了解,到最後我們必須承認,我們沒有辦法絕對的了解,因為那裡有一個跨不過去的鴻溝。那麼對人呢,就更不容易了,心理學家Karl Jung(卡揚格)認為我們每個人的心裡面都有一個集體潛意識,裡面有一個東西叫作Shadow,就是陰影或是黑暗的地方,連自己都不知道,如果連自己都不知道,怎麼可能讓別人知道呢?那一部份就是我們不容易了解的部分。所以不管是對客體的了解,或是對主體的了解,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是有限的,而且會扭曲,特別是在主體「心」的了解上。
保羅的知識論:所知有限、模糊不清。保羅在哥林多前書說到認識的問題,「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有限,先知所講的也有限…。」(林前13:9)包括我今天所講的也有限(Limit),我們不可能講明全部,因著我們的有限,認知受到限制。第二個,不止有限,還不清楚,就是會扭曲、失焦,我們沒有辦法講的那麼清楚,「我們如今彷彿對著鏡子觀看,糢糊不清(原文作:如同猜謎)…。」(林前13:12)所以我們在認知上面對兩個困境,一個是有限,一個是模糊不清楚。

Ⅴ、耶穌是真理


聖靈參透萬事(林前2:10 )

 

        耶穌來了,祂說:「我就是真理」,祂大膽的向世人宣告,祂不只說「我是真理」,祂還說:「我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約14:6)這是什麼意思呢?第一,如果我們要了解世界的真相,上帝是宇宙的創造者,上帝的靈看透萬事,祂可以參透所有的事情,可以幫助我們觀察這個世界的真相,不會被欺騙,「真理的聖靈來了,祂要引導你們明白(原文作進入)一切的真理…。」(約16:13)特別對基督徒來講,就是要讀聖經。但你如何明白聖經的教訓?這個真的意思你看的出來嗎?還是你把自己的意思讀進去?就是要藉由聖靈的幫助。「只有神藉著聖靈向我們顯明了,因為聖靈參透萬事,就是神深奧的事也參透了。」(林前2:10)耶穌是差派聖靈到我們當中的,聖靈可以幫助我們明白進入真理。


耶穌深知人心

 

        第二個是人心的問題,我想這個問題比較嚴重,我們自己內心的黑暗面,我們偽裝起來不要讓人家知道,或是你自己也不知道,假裝的太好了,自欺欺人,這個偽裝的部分聖經說:「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耶17:9)耶穌可以識透、耶穌可以知道你裡面有什麼東西,耶穌的愛也可以幫助我們願意去面對這些,我們才能夠活出一個真誠的真我,「也用不著誰來證明人是怎麼樣的,因祂知道人心裡所存的。」(約2:25)。耶穌是恩典和真理的來源,祂把神表明出來,「從來沒有人看見神,只有在父懷裡的獨生子將他表明出來。」(約1:18)聖經說:「律法本是藉著摩西傳的;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穌基督來的。」(約1:17)恩典我認為就是愛,真理當然就是真,剛才哥林多前書不是說:「愛和真理一起歡喜」嗎?這裡是「恩典和真理一起歡喜」,恩典和真理都是我們所需要的。在愛的裡面,我們才敢把自己的真顯露出來,在真的關係中,我們的愛才可以越來越真、越來越親,所以愛與真理是要一起互動才可以實現的。

Ⅵ、我們的回應

 

追求真理的謙卑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應該怎麼回應呢?第一個,我們在「真」的面前,我們必須要降服、我們必須要謙卑,我們承認自己所知道的有限,也可能模糊,包括我們對聖經的了解,常常我們在講耶穌是真理的時候,我們以為我們所了解的耶穌就是耶穌,這是問題的所在,我們也常以為基督教有真理,所有其它宗教都沒有真理,我不覺得是這樣,我相信其他宗教也有神所賜的真理在其中。追求真理的基督徒,只能說我「所了解」的耶穌,一旦加上「所了解」這三個字,就會加上我們的有限和模糊不明,這是我們必須要承認的「若有人以為自己知道什麼,按他所當知道的,他仍是不知道。」(林前8:2),所以我们在追求真理上要謙卑。


敬拜上帝的誠實

 

        第二個,到上帝面前敬拜祂的人是裝不了的,因為上帝什麼都知道,所以到上帝面前來敬拜,最好是坦誠的到上帝面前來,「神是個靈(或無個字),所以拜祂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祂。」(約4:24)所以重點不在唱什麼歌、聚會的地方在哪裡、用什麼樣的儀式,重點是你在神的面前還有掩蓋嗎?你還有假裝嗎?還是你說:「神,我就是這樣,我就是這麼窩囊,我這個禮拜就是活的很差勁,但是我到祢的面前來。」耶穌告訴井邊撒馬利亞的婦人說:「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祂,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祂。」(23節)我们敬拜神,要用「真」,以誠實來到神的面前,才能夠真的敬拜。


彼此相愛的落實


        第三個,我們在與人的關係裡面,神要我们愛人如己,不要掛在嘴巴上面,所謂真,就是做出來,「小子們哪,我們相愛,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為和誠實上。」(約壹3:18)所以這個誠實和真就是行為,就是去做,不是只說,我們叫作言行一致,這是另外一個真,在生活上的真。


愛心裡說誠實話

 

        最後一個,當你要跟對方講真話的時候,要記得,要把愛放在裡面,有一些話是真的,可是若沒有愛,那會很傷人的,若所講的話只是讓對方受傷,那根本就不是幫助他,所以聖經上說:「惟用『愛心』說『誠實話』…」(弗4:15),恩典和真理、愛心和真話一定要配合,這樣大家才會長進,才可能進步。有人說:「用愛所講的真話不會被拒絕」,講真話有時候會被拒絕,是因為對方覺得受到傷害,他不感覺到你是在愛他,他覺得你是在傷害他,所以哥林多前書說:「愛和真是一起歡喜」,愛與真無法區分哪一個是主體,哪一個是客體的,二者是密切不可分的。

Ⅶ、結論:坦然無懼到施恩座前

 

        主耶穌基督把愛帶到我們當中,讓我們敢面對自己的真,讓我們自己不需要再虛偽、再偽裝,我們在耶穌基督的愛裡面,才敢用我們的真來到上帝的面前尋求幫助,也可以坦誠的到我們所愛的人面前來,「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的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來4:16)讓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親愛的主耶穌,我們常常活在虛假裡面,或者我們沒有小心的觀察,或者我們頭腦不清楚、糊里糊塗,以致於我們看到的世界是假象,我們的思想常常自我矛盾,可是我們覺得最可怕的是,我們連自己都欺騙自己,我們不願意面對自己心中的黑暗面,我們在別人面前,甚至到上帝祢的面前,我們也用各種偽裝把自己包裹起來。主,當祢到世上來的時候,祢說:『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主,我們多麼渴望祢那樣的愛來釋放我們,讓我們不需要活在虛偽的綑綁裡面,讓我們可以到祢的面前來,甚至到我們所愛的人面前,能夠敢於面對自己的真,在我們顯示自己的真的時候,我們用愛來包容,我們用愛來接納,自由的來表現自己,自由的來表達我們彼此的關係,自由說出我們對彼此的失望和鼓勵,讓我們在愛和真的當中一起成長,讓我們真的體驗到「愛與真一起歡喜」的喜樂,求祢的聖靈來釋放我們,讓我們得以自由,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