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伙(夥)伴

線上收聽講道《台語》

線上收聽講道《國語》

 2007/04/29

作  者: 蔡茂堂 牧師

  經: 【哥林多前書九章923節】

  理: 蔡明岳 弟兄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平安。今天是成人團契主日,今天早上是由成契獻詩,謝謝他們以好聽的歌聲來帶領大家敬拜。另外感謝你們的代禱,這趟我去美國最高興的是可以看到莊丁昌牧師娘,莊丁昌牧師是我們教會的第一任牧師,莊牧師娘高齡92歲,但身體仍然健康,頭腦還很清楚,有機會聽她述說教會開創時期的故事,如何從日本人換成我們河洛人,還有大陸來的弟兄姊妹们的加入,教會取名和平,她說真的是和平,雖然語言不同、文化不同,但是同樣在這間教會受造就,大家同心建造和平教會,終於蓋好這間會堂,到現在我們還在享受他們的付出,感謝主,以後有機會再向大家分享。我今天要講的經節是到23節,可是我們的司會多唸了幾節,不過很好,有一節可能會提到:「…恐怕我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被棄絕了。」(林前9:27)保羅在怕什麼?那是什麼意思?也許我們可以一起來思想。

Ⅰ、引言:福音變色龍 (Gospel Chameleon)

        我已講完愛的系列了,神給我的感動接下來要講的是關於建造的系列,第一講是關於福音上的建造。有張圖片,圖中是一隻變色龍,牠會因著周圍的環境而改變牠身上的顏色,在今天的經文裡面保羅這樣講:「…向什麼樣的人,我就作什麼樣的人…」這樣不就是變色龍嗎?一個人可以這樣嗎?這樣的人有原則嗎?可以做到這個程度嗎?我把他稱作福音變色龍(Gospel Chameleon),這種人有沒有原則?是不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還是不是呢?這個變色龍的顏色雖然一直變,可是不管牠變到那裡,牠還是變色龍,對不對?這個變色龍有一個原則,就是他的本質不會變,牠只是外面皮膚的顏色隨著環境改變,牠對環境的溫度和光線很敏感,牠一感受到就馬上隨著環境作改變,這是變色龍的特點。福音變色龍也有一個不變的原則就是「…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22節)這個是他的本性,他一直變的目的是背後有一個不變的中心,那個中心就是「我要傳福音、我要多救一些人」,這是保羅他一直不變的本質。保羅說:「當我接受到耶穌基督的福音以後,我成為一個沒有人可以管轄我的自由人」,他又說:「我是自由的,可是我選擇放棄自由」「我雖是自由的,無人轄管;然而我甘心作了眾人的僕人…」(19節) ,這看來有點矛盾,他選擇甘心作眾人的奴僕(中文翻譯成僕人),奴僕是沒有自由的人,一個已經被耶穌基督釋放得自由的人,他為什麼要選擇放棄他的自由?保羅講述了他的理由,他的理由是:「…為要多得人」,為要多救一些人,不管是猶太人,不管是律法以下的人;或是沒有律法的人,或是軟弱的人;不管他是哪一個種族,不管他有什麼問題、有什麼困難的,我都想盡辦法要救人,怎麼救人?就是看對方是什麼樣的人,我就作什麼樣的人,這個就是所謂的福音變色龍;他一直變來變去,看對方是怎麼樣,他就怎麼樣去救對方,他不變的是,不管做什麼事,都是為了福音的緣故,他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23節)這是我今天講道的重點,我們要一起思考同得福音的好處是什麼意思?

Ⅱ、基督釋放得自由

        耶穌基督的福音是把我們從綑綁當中釋放出來,保羅說:「基督釋放了我們,叫我們得以自由。」(加5:1)。保羅第一點講的是說,他在基督裡面得到自由,他得到什麼自由呢?

1、免去上帝的忿怒 Justification

        第一,是從將來上帝的憤怒審判當中被釋放出來,我们可以不必害怕將來要面臨上帝的審判,羅馬書第五章9節說:「現在我們既靠著祂的血稱義,就更要藉著祂免去神的忿怒。」這是第一個自由,我們叫作因信稱義的自由(Justification)。

2、除掉情慾的敗壞 Sanctification

        第二,不只將來可以免除審判,今天我們的生命就要受到改變,這個我們叫作成聖(Sanctification),除掉情慾的敗壞,因著自己的私慾所帶來的綑綁,可以得到釋放,聖經這樣說:「叫我們既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就得與神的性情有分。」(彼後1:4)我想這是成聖所得到的自由,讓我們不致於被自己裡面的情慾(佛洛伊德講的ID)所掌管,可以得到釋放。

3、不作醉酒的奴僕 De-Addiction

        第三,可以從「癮」裡面得到釋放,「…不給酒作奴僕」(多2:3),這裡提到的是酒,這個酒其實代表很多東西,有些人是工作,有些人是藥物、賭博或是別的東西,就是掌管你、讓你沒有辦法逃脫的癮,在基督裡我们可以從這些當中得到釋放。

4、脫離律法的捆綁 De-Legalism

        甚至可以從律法主義當中得到釋放、得到自由,而不是做事情就是一定要這樣做,不這樣做不行,而是從心裡面很高興去做,聖經說:「但我們既然在捆我們的律法上死了,現今就脫離了律法,叫我們服事主,要按著心靈(心靈:或作聖靈)的新樣,不按著儀文的舊樣。」(羅7:6)這是一種自由,是心裡面高興去做,而不是不得不做,做得很辛苦,這是另外一個自由。

5、不再效法這世界 Nonconformity

        我們可以不被環境掌控你的決定。不是人家做什麼,你就跟著做什麼,而是敢跟環境說不,這是從我們周圍的環境得到自由,英文叫作Nonconformity,不被這個世界來制約你的行為,而是可以察驗神的旨意來心意更新而變化,「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12:2)這也是一個自由。

        所以保羅說,我在基督裡面已經得到這些自由,可是他又馬上說:「我雖是自由的,無人轄管;然而我甘心作了眾人的僕人,為要多得人。」我樂意把這個自由放下,我甘心作眾人的奴僕,甘心為了別人在把這個自由放下,那是什麼意思呢?

Ⅲ、甘心作眾人奴僕

        耶穌基督是虛己,取了奴僕的形象,「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腓2:7)保羅也做這樣的事情,這就讓我想起大陸有一個傳道人,他寫了一篇短短的詩,我記得在大學的時候就有機會讀到,現在還可以在校園書房看到這本很小的長詩,書名是「獻給無名的傳道者」,作者是邊雲波,詩裡面有一段話可以讓我們了解這樣的意思,他說:「是自己的手甘心放下世上的享受,是自己的腳甘心到苦難的道路上來奔走,選中這條不自由的道路,並非出於無奈,相反的,是更大膽的使用自己的自由,寧肯叫淚水一行行向內心湧流,遙望各各他的山頂,就是至死也絕不退後。」這是他寫的長詩裡面反覆出現的一段話,我们可以仔細的想一想,他說:「選擇這條不自由的道路,是大膽的使用自己的自由」,自己用自己的自由來選擇不自由,那是什麼意思呢?在傳福音上面需要這樣嗎?

1、 離開本族的倒空 Kenosis

        第一個,我們講到耶穌基督倒空自己,「祂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腓2:6),在神學上我們叫作Kenosis,為了要把福音傳給別人,你要願意把自己擺下來,然後考慮對方,而不是堅持一定照自己的方式,講自己的話,照自己的喜歡,而是要看對方的喜歡是什麼,願意這樣把自己擺下來的態度,叫作虛己的倒空。亞伯拉罕蒙神呼召的時候,神叫他做一件事情,就是「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創12:1)亞伯拉罕第一個必須,是要把本地、本族、父家,他所有的文化背景願意先擺下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去學習那邊的文化,聖經說:「這樣,我就要叫萬民因你得祝福。」所以要讓人家得到祝福,第一個必須要先學習的不自由,就是我已經很習慣的東西,我願意擺下來,這是第一個不自由。

2、 道成肉身的認同 Incarnation

        第二個,就是完完全全融入到對方的世界裡面,這是耶穌基督降生的時候所做的一件事情。祂本來是上帝,卻變成完完全全的一個人,我們叫作道成肉身的認同(Incarnation),「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祂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約1:14) 而且住在我們中間,跟我們混在一起,而不是住在我們外面。目的是為了幫助我們,祂是上帝,祂很自由,但是成為一個嬰孩,祂就很不自由,成為馬利亞的娃娃,祂的尿布都要靠馬利亞幫祂換,祂為什麼需要這樣?因為祂要跟我們完全的認同,體諒做人的辛苦。希伯來書第二章14節說:「兒女既同有血肉之體,祂也照樣親自成了血肉之體…」「所以,祂凡事該與祂的弟兄相同…」(17節),這樣的完全認同才可以影響我們,才可以把福音帶給我們,這是祂第二步驟,祂把自己倒空之後,完全認同我們,不只完全認同我們,祂還接受我們的文化。

3、 本土傳統的尊重 Contextualization

        耶穌基督不只這樣,當祂派祂的學生到不同的地方去傳福音的時候,祂講了一句短短的話,耶穌告訴他的學生說:「無論進那一城,人若接待你們,給你們擺上什麼,你們就吃什麼。」(路10:8)不管你們到誰家裡,人家拿什麼東西給你吃你就吃,這句話看起來沒什麼,可是對猶太人來講,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因為猶太人很多東西都不吃的,因為那是不潔淨,初代教會為了這個可以吃、不可以吃,大家還吵得很厲害。耶穌派祂的學生到各處去,不是只在猶太全境,祂派他們可能到推羅、西頓,到很多別的種族裡去,祂說人家給你擺什麼你就吃,這個就是要把你飲食的習慣願意擺下來,尊重對方飲食的習慣,去接受他們所給你的。我就想到戴德生到中國傳福音的時候,他沒有使用刀叉,他是練習使用筷子。那時是清朝,男子的頭髮後面要綁辮子,他就跟他們一樣,吃飯是像羅漢腳蹲在門口吃,他也沒有坐在桌旁吃,而是蹲在門口跟大家一樣端碗吃飯,他的作法就跟耶穌對學生說的一樣,就是你們到那裡傳福音,就要尊重那裡的生活習慣,融入那裡的生活,這樣在他們當中,你才有辦法跟他們親近,你才有機會把福音傳給他們。保羅也是這樣,保羅到雅典的時候,他要傳福音,他到哪裡傳福音呢?那裡沒有禮拜堂,那裡只有廟,他就到他們的廟裡面去,叫作亞略巴古,他講的第一句話是說:「眾位雅典人哪,我看你們凡事很敬畏鬼神。」(徒17:22)你們拜神拜得很虔誠,我看你們凡事敬畏鬼神,這跟我們在傳福音的態度常常是相反的,我們常常先跟人家說:「你拜的都不對,我們拜的才對,所以你要跟我來拜。」保羅不是這樣,保羅先稱讚他們、先肯定他們,「你們的宗教真的值得我尊敬」,然後接著他才說:「我的宗教你有沒有興趣聽一聽?」所以這種一開始就尊重對方的態度是比較有智慧的,這樣你就要約束自己,不是把自己的絕對化,倒是願意先去欣賞對方、去讚美對方,這樣來開始。所以今天的福音非常強調叫作Contextualization,就是本土的文化,本地的傳統,我們怎麼樣用尊重的態度來與人接觸。

4、 適應處境的變通 Accommodation

        耶穌基督遇到一個女人,她中午來打水,耶穌就跟她說:「妳可不可以給我水喝?」「有一個撒瑪利亞的婦人來打水。耶穌對她說:請妳給我水喝。」(約4:7)從那裡再開始談到生命水,所以耶穌基督是會按照當時的處境來引起傳福音的話題,這個我們在宣教學上叫作Contact point,就是福音的接觸點,不是我準備了一套,比如說福音的屬靈四律、三元福音法,或是福音橋,然後找到一個人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好,你給我五分鐘」,然後就照著操作,「第一點你有罪、第二點耶穌替你死,第三點你要是信耶穌將來就不用受審判…你要不要決志禱告?」感謝主,對方決志了,根本從頭到尾都不了解對方現在的處境怎麼樣,對方現在的需要,對方的問題,問也不問,我就是有一套要給你,耶穌不是這樣子做,祂是先去了解對方目前的處境是什麼,她是來井邊打水,所以耶穌就從對方的水(或情況、需要、問題)開始引起討論,這是耶穌的作法,所以祂是Accommodate,祂是去適應對方的處境來開始跟對方建立關係。保羅也是一樣,保羅在路司得城醫好了一個生來瘸腿的人,他們就以為保羅是神明,哇,大家都跑來拜他,保羅說:「不是、不是,我只是人」,他開始跟他們講福音的時候,沒有講任何基督教的東西,他沒有講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他們根本不知道這些),他講的是對方宗教信仰的東西,他說:「你們知道嗎?上帝就是風調雨順、五穀豐收的上帝。」「…自己未嘗不顯出證據來,就如常施恩惠,從天降雨,賞賜豐年,叫你們飲食飽足,滿心喜樂。」(徒14:17)這正是他們信仰的上帝,所以保羅找到可以和他們的信仰接觸的地方,從那裡開始講起。要這樣做就會限制了我們能講什麼,因為我們要去了解對方他們的信仰是怎麼樣。想一想我們在台灣,我們有沒有刻意的去了解佛教徒的信仰?那些信道教的人,他們的信仰有哪些是可以跟我們類似,可以從那裡當作起點的?我們在意去做這樣的學習嗎?還是我們只學我們的聖經,學好了就告訴對方,「你那些都不對,所以你不用講,聽我跟你說就好了。」保羅不是這樣,先就他們能夠接受的當作起點,然後再向他們傳講福音。

5、 順服聖靈的感動 Submission

        彼得,他本來有一些很傳統、很敬虔的習慣,可是聖靈要他突破的時候,他就願意擺下來,這個也是不容易的。聖靈讓他做白日夢,在白天他看到有一塊布,布裡面有一些不潔淨的動物,「看見天開了,有一物降下,好像一塊大布,繫著四角,縋在地上,裡面有地上各樣四足的走獸和昆蟲,並天上的飛鳥」(徒10:11∼12),然後有聲音跟他說:「拿去吃」,他說:「不行啊,這些我從小都沒有吃」,然後聖靈講了三次:「…神所潔淨的,你不可當作俗物。」(15節)當他搞不懂這個異象的時候,結果聖靈跟他說:「有人來了,你要跟他們去」(徒10:19∼20),那些正是外邦人,就是他們認為污穢不可以接觸的人,可是神已經跟彼得講得很清楚,他就說:「好,如果神祢這樣說,我就突破我傳統上跟人家格格不入的、那樣的堅持。」這是彼得願意順服聖靈的感動,突破他原本的堅持。保羅正在尋求要去蘇俄或是要到亞洲傳福音的時候,聖靈都不許可,聖靈告訴他說:「那些都不對」,結果是先到歐洲去,因為有一個馬其頓人夜間跟他說:「請來幫助我們」「在夜間有異象現與保羅。有一個馬其頓人站著求他說:請你過到馬其頓來幫助我們。」(徒16:9)所以保羅在這裡也是一樣,他本來計畫往別條路去,可是他願意按照聖靈給他的啟示往馬其頓去。這兩個人都是在夢裡面看見異象,就順服聖靈的帶領。願意順服帶領就沒有自由,不是說「我要去哪裡就去哪裡」,他會看「神,祢要我去哪裡?」願意聽神的帶領。

6、 軟弱肢體的包容 Forbearance

        再來我覺得這個不自由是最不自由的,教會裡面有一些軟弱的兄姊,可是有時候,這軟弱的兄姊聲音又很大,他對聖經的解釋並不是很成熟的解釋,可是他認為這是對的解釋,那你要怎麼樣?你要跟他拼?還是你要容忍他?若這個不是對不對的問題,只是他堅持這樣解釋,那你要不要先考慮他的處境?保羅認為「要」,為了比較軟弱的肢體,你是不是可以不辯論就先接納他。「信心軟弱的,你們要接納,但不要辯論所疑惑的事。」(羅14:1)雖然他的解釋明明不是最好的解釋,但若這個不是有關是非善惡的事情,這只是解釋的不同,你可不可以先寬容他?不要用你的自由來讓他跌倒?這個很難,這個不是很容易,就是因為你為了愛對方,為了不要讓他跌倒,你明明可以這樣做,你就是不做,「只是你們要謹慎,恐怕你們這自由竟成了那軟弱人的絆腳石。」(林前8:9)是因為愛的原因,讓這個人有機會在信仰裡面不絆跌,繼續的成長,也許到有一天他會明白不是自己所以為的,那時他自然就會放棄他的堅持,但是在這段時間你會受苦。舉例來說,基督徒可不可以喝酒?有一些基督徒到今天還是認為基督徒不能喝酒,清教徒他們不喝酒,有一些教會他們也是堅持這樣,可是我們知道在聖經裡面耶穌是造酒的,祂可能沒有執照,祂釀私酒(迦南宴席水變酒),保羅也勸提摩太喝酒,這個聖經記載的很清楚,所以基督徒沒有說不能喝酒,聖經是說不要醉酒,可是對某一些人來講,他覺得喝酒就不是基督徒,如果你知道他是這樣的想法,如果對你來講喝不喝都可以的,為了他你可以不喝嗎?不要讓他內心難過,因為這個跟真理無關,這是他對某些事情的解釋。在我們的生活細節上就可以舉出很多像這樣的例子,你肯為了那些比較軟弱的弟兄,為了不要讓他跌倒,來約束自己嗎?

Ⅳ、都是為福音緣故

1、 基督愛我為我捨己

        保羅說:「我這樣做都是為了福音的緣故」,為了福音的緣故我才這樣做的。什麼是福音呢?講開了就是耶穌基督為我們釘十字架,完成對我們的救贖,「…並且我如今在肉身活著,是因信神的兒子而活;祂是愛我,為我捨己。」(加2:20)祂愛我,為我捨己,這是福音的本質,可是福音不只這樣,當我們真的被耶穌的愛感動的時候,我們會有下一步的反應。

2、 主愛激勵為主而活

        因為主為我死,所以我願意為祂而活,這是保羅所說的:「原來基督的愛激勵我們;因我們想,一人既替眾人死,眾人就都死了;並且祂替眾人死,是叫那些活著的人不再為自己活,乃為為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林後5:14∼15)傳說中,巴拉巴本來被判死刑,可是耶穌基督替他被判了死刑,他被釋放得自由後,據說巴拉巴在耶穌的十字架下思考,他一直不了解,他說:「我是個大罪犯,我是應該被判死刑的,祂什麼壞事都沒有做,祂今天被釘死,我卻得到自由。」後來巴拉巴就開始傳福音,他只講一句話就是:「祂為我死,我為祂活。」他的福音很簡單,就是這樣子,我願意為祂做任何事情,因為祂替我死。不曉得弟兄姊妹你裡面有這樣的一個激勵嗎?就是不管什麼犧牲,都不會是太大,如果是為主的緣故,我願意。你因著主愛的激勵,願意為主而活嗎?

3、 奉主差遣廣傳福音

        主耶穌離開世界前講的最後一句話就是:「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萬民:原文是凡受造的)聽。」(可16:15) 這是耶穌的一個邀請或是要求,把這個好消息傳給所有的人聽,你願意嗎?

4、 領受聖靈作主見證

        有兩種見證,有一種是我們如果等待聖靈降臨給我們力量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為主作的見證,使徒行傳第一章8節:「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這是所有的弟兄姊妹,今天在座每一位,包括你我都可以做的事情,我們要禱告,我們要等待,等聖靈降臨的時候,我們做的事情就是為主作見證,就是分享你信主之後,你生命得自由的經驗。剛才我說,我們可以從我們的罪被釋放得到自由,我們可以從我們過去的壞習慣被釋放得到自由,我們可以從我們的律法主義被釋放得到自由,我們有很多改變,你講的就是你的經驗,你不必講很多神學,這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做的事情。

5、 教會差派專職宣道

        另一種見證是有一些人,神特別要他們到完全沒有聽過福音的地方去做見證傳福音、開拓教會,這個比較困難,這需要有一些裝備,這些人我們稱作宣道士,在初代教會的時候,神特別在這群同工當中呼召兩位,一位是保羅,一位是巴拿巴,要教會把這兩位最傑出的傳道人送出去,然後教會支持他們,教會差派他們。他們在事奉主禁食的時候,聖靈說:「要為我分派巴拿巴和掃羅,去作我召他們所作的工。於是禁食禱告,按手在他們頭上,就打發他們去了。」(徒13:2∼3)這是另外一種傳福音,這種傳福音是因為他們把全部都擺下來,而且到另外一個地方去,他們需要我們的不只是禱告,還需要我們各方面的支持,他們才可以做的下去。所以在這裡有兩種:一種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做的,一種是神特別在我們當中呼召一些人去做的。我們必須要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為主作見證,然後我們盡我們所能的來支持這些全部擺下來、為了福音到不同地方去傳福音的人,作他們的後盾。我們教會現在就支持幾位,一位就是最近我們的王偉華長老去探望,在印尼服事的謝大立牧師全家,他們是做這樣的事奉,我們教會則是參與作他们的後盾,我們為他们禱告,在經濟上支持他们,教會就是做支持差派專職宣道這樣的一個工作。

Ⅴ、同得福音的好處 συγκοινωνό ς (sugkoinonos)

       最後這是我的重點,我們的中文翻譯是「與人同得福音的好處」,可是我覺得這樣的翻譯並沒有傳達出原文所有的意思,它的意思其實是「成為福音的伙(夥)伴」,這樣的意思比「同得福音的好處」更廣,請容許我跟大家稍微解釋一下,這個重點的字,希臘文叫作συγκοινωνό ς (sugkoinonos),συγ(sug)是一起,κοινωνό ς (koinonos)就是koinonia,就是團契,就是大家是一起的。英文有幾種翻譯,NIV和NRS是I do all this for the sake of the gospel, that I may share in its blessings.,這是中文版本翻譯的根據,這裡有福音的好處,我可以分享福音帶來的祝福,可是另外一個翻譯我覺得比較接近希臘原文,它直接把它的希臘文翻譯出來,I do all things for the sake of the gospel, so that I may become a fellow partaker of it.(NAS),這個fellow partaker就是συγκοινωνό ς (sugkoinonos),是它的參與者,中文和合本這樣翻譯:「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現代中文修訂本這樣翻譯:「我為了福音的緣故做這些事,目的是在跟別人分享福音的好處。」都是講到好處,沒有講到壞處,其實參與者領受好處也要領受挑戰,所以我說:「成為福音的伙(夥)伴或是參與者」會比「同得福音的好處」這樣的翻譯更完全,因為不是只有好處,福音還會帶來代價,還會帶來挑戰,像是所謂為了福音放棄自由,這個不應該算是好處,這個算是代價吧,所以我試著把它翻譯為「我可以成為福音的伙伴(夥伴,參與者)」,那這是什麼意思呢?什麼叫作福音的伙(夥)伴?在整個新約聖經裡面,講這個συγκοινωνό ς (sugkoinonos) /fellow partaker有四、五處,都跟福音有關係:

1、 領受基督生命供應

        第一個講到跟這個有關係的是「接枝」。羅馬書第十一章17節說:「你這野橄欖得接在其中,『一同』得著橄欖根的肥汁…」,「一同」就是συγκοινωνό ς (sugkoinonos),一同得著橄欖根的肥汁,這個應該算是好處。就是我們本來不是以色列人,神的恩典呼召亞伯拉罕、呼召以色列,可是最後藉著耶穌基督,現在臨到我們身上,我們可以接到耶穌的身上,得到耶穌基督生命的供應,這個應該算是好處,這是第一個συγκοινωνό ς (sugkoinonos),我們「一同得著成為福音好處的伙(夥)伴」,我們領受這樣的恩典。

2、 傳揚基督救贖福音

        領受了以後接下來就是要去分享。我講過,保羅說,我從基督得到自由,接下來我就願意放棄自由,為了是把這個自由可以給別人,為了可以成為福音的分享者、成為一個傳福音的人,所以他願意作眾人的奴隸。這是我們今天的經節:「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了要成為福音的伙(夥)伴。」(如果按照我的翻譯),我這樣做就是為了把福音傳開,我不應該只是接受基督給我的新生命,不應該只是被動的享受好處,我還應該積極的參與,所以福音的伙(夥)伴還包括積極的參與在傳福音的工作上。萬一你不能去那樣的地方,萬一你不能當宣道士,你可以作他們的支持者。「凡我所行的,都是為福音的緣故,為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林前9:23)「與人同得」這個也是συγκοινωνό ς (sugkoinonos)。

3、 分享上帝豐盛恩典

        保羅在傳福音的時候,很少教會支持他,只有一間叫作腓立比的教會,保羅在那裡寫信給他們的時候講這麼一句話,我看了很感動,他說:「因你們常在我心裡,無論我是在捆鎖之中,是辯明證實福音的時候,你們都與我『一同得恩』。」(腓1:7)無論我是被關,還是我在傳福音的時候,你們跟我「一同得恩」,這是συγκοινωνό ς (sugkoinonos),因為上帝給腓立比教會弟兄姊妹的恩典足夠用,超過他們需要的,所以他們看見保羅在外面有這個需要,就派人把這些錢送去支持保羅的工作,這個「一同得恩』,就是συγκοινωνό ς (sugkoinonos),在福音上成為伙(夥)伴。像我們每一年暑假都有三隊的福音隊,他們到客家庄,他們到東部瑞穗(水尾)、竹田去傳福音,他們花了很多的時間,整個禮拜就待在那邊,可是他們去那裡的車票錢,他們在那邊的生活費用,由誰供給?就是由我們這些弟兄姊妹,因著上班不能去的,我們願意在這裡跟他們一起得到這個恩典,我們參與在他們傳福音的工作上面,這是另外一個我們可以συγκοινωνό ς (sugkoinonos)的,就是作福音的伙(夥)伴。

4、 為主見證忍受患難

        再來一個就是你不能傳了,為了信福音要受苦,這個也是一個作福音的伙(夥)伴要付的代價。約翰在拔摩島寫信,在啟示錄裡他寫信的時候,他這樣講:「我――約翰就是你們的弟兄,和你們在耶穌的患難、國度、忍耐裡『一同有分』,為神的道,並為給耶穌作的見證,曾在那名叫拔摩的海島上。」(啟1:9)「一同有分」就是συγκοινωνό ς (sugkoinonos),就是我一同成為福音的伙(夥)伴,什麼樣的伙(夥)伴?是受苦的伙(夥)伴。這就不是享受耶穌給我的自由,不是為了傳福音放棄自由,或是出一點錢幫助去傳福音,都不是,而是為了信仰甚至還被逼迫、甚至還被關、被送到孤島好像監禁一般,約翰說,我成為福音的伙(夥)伴συγκοινωνό ς (sugkoinonos),一同受患難、一同忍耐。

5、 暫受苦難永享榮耀

        如果我們這樣子的話,基督告訴我們,將來我們可以一同享受天上的榮耀,彼得前書第五章10節說:「我這作長老、作基督受苦的見證、『同享』後來所要顯現之榮耀的,勸你們中間與我同作長老的人…」(彼前5:1),「同享」就是συγκοινωνό ς (sugkoinonos),一同享受將來的榮耀。記得我在復活節跟大家講的一句話嗎?就是No Cross No Crown.(經過十字架的苦難,才有將來的冠冕)。所以我們成為福音的伙(夥)伴,其實有好幾個層次的意義,那我們願意成為福音的伙(夥)伴嗎?我們願意在一生當中來投入在福音的工作嗎?

Ⅵ、結論:勿徒受恩典 勿白佔地土

        耶穌講過一個比喻,祂說有一棵很大很茂密的無花果樹樹,它的主人種了它好幾年,應該可以摘果子了,可是怎麼找都找不到,這個主人很失望,主人說:「既然一棵果子都找不到,就乾脆就把它砍掉,讓這個地方種其它會長水果的好了。」管園的就說:「好不好再等一下,我挖挖土,再加上肥料,要是它結果子就好,不然才把它砍了。」「一個人有一棵無花果樹栽在葡萄園裡。他來到樹前找果子,卻找不著。就對管園的說:看哪,我這三年來到這無花果樹前找果子,竟找不著。把他砍了吧,何必白佔地土呢!管園的說:主啊,今年且留著,等我周圍掘開土,加上糞;以後若結果子便罷,不然再把他砍了。」(路13:6∼9)這個就有一點威脅性在那邊,這棵樹得到地方、得到養分、得到一切,可是它不結果子,主人說:「砍掉好了」,可是這個管園的說:「要不要再給他一個機會?」剛才我們的司會不是多唸了幾節聖經嗎?有一句話不是說:「…恐怕我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被棄絕了。」(林前9:27)為了福音的緣故,願意犧牲自己的自由、願意去傳福音,看起來好像不是基督徒的選擇,而是基督徒的必須,因為保羅說我做一切的事情都是為了福音的緣故,所以我才可以成為福音的伙(夥)伴,我要享受福音的好處,就必須接受福音的挑戰,這是不可以分割的。其實我去新加坡學習,感觸最深的就是,他們的教會每一個弟兄姊妹都為了福音願意擺上這樣的心態,我想不在於小組的組織,只在乎你有這樣愛上帝、愛靈魂的心,你願意成為福音的伙(夥)伴嗎?你願意為了福音的緣故把自己的一些自由、一些權利擺下嗎?我們可以問問自己:「我信了主,享受了福音的好處到今天,我有結果子嗎?我是分享福音的人嗎?我是否曾為了福音犧牲自己的一些自由嗎?」還是沒有?我相信神還是要給我們機會的,祂還沒有將我們砍下來,是希望我們可以結出果子出來,不要徒受恩典,不要白佔地土。讓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神,祢為了拯救世界上的人,不惜犧牲祢的獨生愛子耶穌基督,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主,祢為我們犧牲,祢釋放我們得自由,祢不希望這樣的一個恩典只有我們幾個人享受,把它佔為己有,祢更渴望藉著我們能夠讓更多的人也得到同樣的自由,你要藉著我們把這樣的福音傳給所有的人,可是很多時候,我們的認識就像這個中文的翻譯一樣,我們是得到福音的好處,可是我們沒有成為福音的伙(夥)伴,我們不願意為了傳福音讓自己有一點點不方便或是犧牲,我們沒有為了傳福音的緣故,把自己的一些習慣、把自己的一些嗜好擺下,付代價傳福音給那些還沒有聽過福音的人、去接觸他們的文化、他們的信仰,甚至我們也沒有支持那些蒙祢呼召,在世界各地為你拼命傳福音的人,求主幫助我們,讓我們知道,這不是我們的選項,我們要接受福音的好處,同時也要接受福音的挑戰,這是不可分割的,讓我們大家願意跟祢說:『主,幫助我們成為福音的伙(夥)伴,成為Partaker of the Gospel。』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