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避難所

線上收聽講道

2008/01/20

作  者: 曾昭瑞 牧師

  經: 【撒母耳記上二十一章19節】

  理: 蔡明岳 弟兄


生命的避難所:


一、 生命中的困境


        弟兄姊妹大家平安。我們今天要繼續來看大衛躲避掃羅王追殺之後,開始他的逃亡生活。當大衛在逃命的時候,他想說自己要逃到什麼地方比較好,什麼地方對他來說是最安全的,這個時候的大衛就像是一張中了樂透彩的頭獎彩券,只是中頭獎的人不是他,而是他本身就是頭獎彩券,所有的人若是能夠拿到這張彩券去找掃羅王,就可以換得大獎。對大衛來說,他的生命是很值錢的。他的心中很害怕,在他走投無路的時候,需要有一個可以幫助他的地方。面對大衛生命中的困境,他想到要去什麼地方?他來到了敬拜上帝的聖所。大衛為了要活下去,他去到挪伯的聖所找祭司亞希米勒,希望亞希米勒可以幫助自己,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逃到禮拜堂尋求牧師的幫助。聖經告訴我們說,當祭司亞希米勒看到大衛時,就很驚惶。有人說,可能是因為亞希米勒知道大衛被掃羅王追殺,另外一個原因可能就是他完全不知道大衛被王追殺的事,而是因為大衛是王的女婿,怎麼會孤孤單單的一個人出現在這個地方,而且看起來很狼狽?所以亞希米勒突然看到王的女婿出現時,就很驚惶問他說:「你為什麼獨自前來,沒有人跟隨呢?」大衛就回答說:「是這樣的,王吩咐我來做一件事,這件事情不可以對別人講,我有安排其他人在別的地方等我」,很明顯的,大衛在這裡說謊,大衛已經走投無路了,可是他還拿掃羅王作他的招牌,明明是王要殺他,但是他還說是王吩咐他,哪裡有什麼王要他去做一件重要的事,他還表現得自己像是王的心腹一般。不知道弟兄姐妹有沒有一個感覺,印象中你會覺得大衛是一個好人,大衛的形象是主日學老師教我們的,說我們要像大衛一樣有信心,要像大衛一樣做個討神喜悅的人,因此我們常常會覺得一個正確基督徒樣式要像大衛一樣,他是一個典範。但為什麼一個典範會說謊?基督徒不是不能說謊嗎?親愛的弟兄姐妹,從這段經文你看見了什麼?一些聖經學者說:「大衛沒有說謊,那個王就是上帝,上帝派他去找祭司,那個王不是在講掃羅」,我想我們不必在這裡為大衛辯護,他在這裡實實在在的說了一個謊言,但是在這個謊言裡面你看見什麼?在這個謊言中讓我們看見了大衛人性的軟弱面,在他生命遇到最艱難、最無奈的時刻,他為了自保、為了生存,所以他在那裡說謊,他不只說謊,他還欺騙上帝的祭司。我也常常遇到有這樣情況的人,有人來到教會找牧師,跟牧師騙說:「我很可憐,從嘉義上來,沒有錢,牧師可以借我五百元坐車回家嗎?」很多人遇到困難的時候會騙牧師,我們在大衛的身上看到這個實例,他跑去騙祭司,他在那裡說謊,他說謊是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沒有像實際上那麼糟糕,好取得別人的相信。大衛在這裡的表現完全像是一個真實的人,在人的一生當中,我們常常會面對許多無奈、遭遇許多困境、承受許多的壓力。在那個情況下我們為了要保護自己,而選擇去做一些不該做的事,有時候是一種求生存的掙扎,有時候是一種道德上的不完美,有時候是生命裡的一個缺陷。不曉得你看到大衛說謊的這件事以外,你有看到自己生命中的特例嗎?這段經文是否喚起了我們人生當中過去的經驗?在那樣的景況中,我們就像大衛。大衛所面對的人生困難,其實不是一個遙遠的故事,也不是別人的故事,大衛的故事就是我們自己的故事,當我們人生遇到困境、艱難時,我們好像從大衛的身上看到我們自己,彷彿在讀自己的故事一樣,只不過是用另一種方式表現出來。

二、 生命中的需求


        第二,當大衛跟祭司說完謊言之後,他馬上向祭司亞希米勒要一樣東西,他要什麼東西?他不是要祭司幫他祝福,或是要祭司幫他的需要代禱,而是向祭司要東西吃,因為他肚子餓。大衛和我們每個人都一樣,在他肚子餓的時候,他並沒有比較高尚的目標,他也是先顧好自己的肚子,也沒有請祭司為他讀一段「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的經文來鼓勵一番,為什麼?因為在那個當下,他沒有太多屬靈的期待,他也沒有請祭司為他代禱,他只是要找食物吃。令我們好奇的是,奇怪,大衛要找東西吃怎麼會跑去聖所?聖所又不是7-11,也不是麥當勞,怎麼會跑到那邊找東西吃,聖所那裡也不是和平教會禮拜完後有愛餐。大衛去那裡找東西吃,除了他走投無路又真的很餓的這個表面原因之外,可能在他的內心有一個很深的、不為人知的需要,且這個「需要」渴望被摸著。什麼是大衛內心深處的需要?我們來看大衛第一次逃避掃羅追殺的時候,他逃去哪裡──他逃去拉瑪找撒母耳,「大衛逃避,來到拉瑪見撒母耳,將掃羅向他所行的事述說了一遍…」(撒上19:18),在過去大衛逃避掃羅王的時候,我們看見大衛內心生命中需要的是一個對他而言可信任、能夠聽他講話的人,是一個安全可靠的人,而且是一個有深固信仰背景的人,所以在他最危急需要幫助的時候,大衛想到的地方是聖所、是祭司。我們看見在他的內心中好像是在期望著:「上帝啊,請祢幫助我」。而且在他去找撒母耳、掃羅王派人去抓他時,每一個派出去的人都被聖靈感動開始說預言,連掃羅王自己去也受感說預言,所以對大衛來說是一個很特別的經驗。當他面對自己軟弱的時候,當他面對自己困難的時候,雖然大衛說謊,狀況真的很不好,但就是在這個不好的景況時,大衛仍然尋求信仰上的幫忙,期待上帝給他幫助。所以這是我們看見大衛一個很特別的地方,不是在我們最屬靈的時候才要親近上帝、才來讀經、禱告,而是往往在我們狀況最不好的時候,更是需要來尋求神。
當大衛向亞希米勒要東西吃時,亞希米勒給他的食物很特別,這些食物照律法的眼光來看,其實是很不妥當的,不是一般人能夠吃的。當大衛來到亞希米勒面前問他說:「有什麼東西可以給我吃沒有」,亞希米勒說:「我手下沒有尋常的餅,只有聖餅,就是擺在上帝面前的陳設餅」(撒上21:4)。我們都聽過蔡牧師說過的建造系列,所以我們對陳設餅很清楚,這個餅是擺在會幕裡面敬拜上帝的,要放七天,七天滿了之後才可以拿下來吃,只有祭司才可以吃,而且只能在會幕裡面吃,不能帶走。親愛的弟兄姊妹,大衛不是祭司,那些跟隨他的人也不是祭司,亞希米勒不會不知道這個餅是大衛不能吃的,餅若是拿給大衛吃,就是違反上帝的律法。但我們看見亞希米勒很特別,他為什麼願意把餅給大衛呢?亞希米勒的心裡在想什麼?有人說,因為亞希米勒害怕權勢不敢得罪大衛,大衛是王的女婿,亞希米勒一看到大衛就戰戰競競的,所以大衛跟他要餅他不敢拒絕,怕大衛跟王打小報告,這樣他就吃不完兜著走。但是如果我們再往後繼續看,會發現聖經跟我們說,當掃羅王要殺亞希米勒,審判他為何幫助大衛時,他卻表現的毫無懼怕,不怕王要殺他。那亞希米勒為何要幫助大衛呢?之後亞希米勒對大衛說:「要吃這個餅有一個條件,必須要少年人三日沒有親近婦人的才可以給」,事實上這根本就不是理由,有沒有親近婦人不是重點,重點是只要不是祭司,誰都不可以吃聖餅,所以亞希米勒在這裡是替大衛破了一個例。我們要說的是,亞希米勒難道不會懷疑嗎?王的女婿出來辦王的事,竟然會如此狼狽潦倒,連飯都沒得吃、要跟人討餅嗎?我想亞希米勒心中不是沒有這樣的懷疑,他心底多少有一些疑問吧,但是他在這樣的懷疑中作了一個決定,亞希米勒選擇了要幫助大衛,這是亞希米勒特別的地方。因為當大衛吃這個餅,其實大衛是犯罪;當亞希米勒將聖餅給大衛吃,亞希米勒也是犯罪,兩個人都犯罪;但是這個犯罪的事件到了新約的時候,我們看耶穌有一個新的解釋。馬太福音十二章告訴我們說,有一次耶穌與門徒在田間行走時,祂的門徒肚子餓,就伸手摘麥穗來吃,按當時法利賽人的律法,平常你要是肚子餓經過人家的田地,摘了麥穗來吃並不犯律法,因為要照顧出外人;然而那天剛好是安息日,安息日掐起麥穗來吃算是違反律法的(法利賽人規定的很嚴格,若是腳踢到麥穗,這叫作打穀),結果人家就對耶穌說:「你看你的門徒做了安息日不可做的事了」,耶穌怎樣回答?耶穌就用大衛吃聖餅的故事來向他們說:「經上記著大衛和跟從他的人飢餓之時所做的事,你們沒有念過嗎?他怎麼進了神的殿,吃了陳設餅,這餅不是他和跟從他的人可以吃得,惟獨祭司才可以吃」(太12:3∼4),所以與有無親近婦人沒有關係,耶穌在這裡強調上帝是一位什麼樣的上帝──是一位「我歡愛憐恤,不喜愛祭祀」的上帝,意思是在那個困難的時刻裡,讓需要幫助的人得到幫助,會比獻祭給上帝更重要。我也想到耶穌還曾舉過一個好撒馬利亞的例子,祭司和利未人看見一個被強盜打傷的路人躺在半路,他們就都閃避不見,但是後來有一個撒馬利亞人幫助了那個路人,用來說明獻祭沒有比幫助人來得重要,若是我們這樣來明白上帝的心意時,就不會將無罪的當作有罪。親愛的弟兄姊妹,亞希米勒就是在這樣的時刻裡,他知道大衛需要幫助,雖然他並不知道確切的原因,或許照人的眼光看來是不妥、不智的,但在那樣的情況下,他願意為違反律法而去幫助大衛,所以耶穌說他是一個無罪的人。

三、 生命中的經驗


        第三,我們來看大衛在逃亡期間,他不單單是飲食上需要得到解決,更重要的是他的內心沒有安全感,掃羅王要抓他,他隨時都有性命上的危險,因此他需要有武器來保護自己。所以他又對亞希米勒說:「你手下有槍有刀沒有?因為王的事甚急,連刀劍器械我都沒有帶。」(撒上21:8)「你有刀沒有」-大衛這個問題很特別,因為我們上次說到以色列人不會做刀,所以沒有什麼刀械,要刀必須要去找非利士人製造,刀是稀有物品,而大衛竟然去聖殿裡找刀,你想他能找到什麼刀?可能是殺牛宰羊的刀吧,而大衛居然跑到聖殿去找刀。亞希米勒對他說:「沒有別的刀,只有一把,就是你從前面對巨人歌利亞時,所用那把刀」,大衛說:「這刀沒有可比的!求你給我」(撒上21:9),沒有錯,在大衛的生命中,再也沒有比這把刀對他的生命來講更有意義的了(撒上17:50∼51),這把刀是大衛戰勝歌利亞的記號,這把刀是大衛依靠耶和華得勝的記號,也是透過大衛以色列人蒙上帝拯救的記號。我們彷彿感覺到,當大衛再次拿起這把刀的時候,大衛的心裡是什麼感受?「就是這把刀,使我開始在以色列人的舞台上出人頭地,就是這把刀讓我這個小牧羊人開始受人尊敬,就是因為這把刀讓我的生命不再一樣,但是今天我再拿起這把刀,這把刀沒變,然而竟然是在我逃亡的時候,我的生命竟然落到這樣的地步…」,當大衛握住這把刀的時,過去的種種記憶又浮現在他的腦海中,他過去怎樣靠著上帝的力量來勝過歌利亞,如何因著上帝充滿信心的宣告說:「我來殺你這未受割禮的不是倚靠刀槍,乃是倚靠萬軍之耶和華的名。」大衛也想起過去這個看羊的少年人已經長大了,如今他所面對的不再是歌利亞,而是生命中另一個更巨大的挑戰,他怎樣從過去的經驗中,看到上帝曾經如何的幫助他、帶領他,而讓他有力量去面對今日的困境,我想這把刀再次激勵了他的心,在他生命最困難的時刻,重新帶給他力量與安慰。當這樣的感覺進入大衛的心中,他手所握的不再是一把刀,而是重拾對上帝的信心,看見在他生命走到沒有路的時候,有這樣的仰望、有這樣的交託。

四、 變得更好或更壞


        當大衛拿起這把刀離開的時候,聖經跟我們說,這整個過程被一個人看到了,他的名字叫多益,「當日有掃羅的一個臣子留在耶和華面前。他名叫多益,是以東人,作掃羅的司牧長」(撒上21:7),多益這個人,聖經說他是一個司牧長,就是替國王管理動物的人,很有可能他常常要代替王去到聖所裡,所以他常常要參加禮拜,代表王敬拜上帝,但是如果我們看到他所做的事情,會覺得他可能比較像是秘密警察的頭子―警備總部的總司令。那一天,多益在聖殿裡面參加完聖殿的宗教活動以後,仍然留在那裡。我們可以這樣說,在那天的禮拜中有三個人,大衛因為說謊犯罪,亞希米勒因為拿聖餅給大衛吃也犯罪,在那天的禮拜中只有一個人沒有犯罪,那個人就是多益。一個參與敬拜的人,面對大衛所做的事,多益如何反應?他沒有馬上跳出來說:「我要趕快把你捉起來交給王拿獎賞!」他很聰明,因為他知道大衛是一個勇士,如果是單挑,他可能不是大衛的對手,所以那個時候多益靜靜的沒有表態,也沒有馬上去向王打小報告說:「大衛跑到聖所那裡,趕快派人去捉拿他」,他一直在等待最佳時機。直到有一天,掃羅王在基比亞拉瑪的垂絲柳樹下對眾人發怒:「你們要聽我的話!耶西的兒子能將田地和葡萄園賜給你們各人嗎?能立你們各人作千夫長百夫長嗎?你們竟都結黨害我!我的兒子與耶西的兒子結盟的時候,無人告訴我;我的兒子挑唆我的臣子謀害我,就如今日的光景,也無人告訴我,為我憂慮。」(撒上22:7-8)「你們吃我的、用我的,但大家都幫助大衛逃跑,連我的兒子也做出背叛我的事,都沒有人幫我」,在掃羅王的情緒很不穩定、很生氣的時候,多益才站出來。其實這個線索早就過期了不是嗎?大衛早就逃到不知何處去了,不過多益知道在王情緒最激動的時候拿出來邀功,他說:「…我曾看見耶西的兒子到了挪伯,亞希突的兒子亞希米勒那裡。亞希米勒為他求問耶和華,又給他食物,並給他殺非利士人歌利亞的刀」(撒上22:9-10),「我曾看過大衛在聖所那裡,亞希米勒曾經幫助大衛逃跑」,當多益說完這些話時,對於捉拿大衛已沒有幫助,他並不是真的想幫助掃羅王,他只是出賣別人,來換得自己的成就。王聽了非常生氣,就派人去叫亞希米勒全親族至少八十五個人來到王的面前,當掃羅王審判完後要殺他們時,亞希米勒說了一句話:「王的臣僕中有誰比大衛忠心呢?他是王的女婿,又是王的參謀,並且在王家中是尊貴的。我豈是從今日才為他求問神呢?」(撒上22:14-15)我們看見亞希米勒在這裡很勇敢,他說:「我豈是從今日才為他祈求上帝嗎?」表示他以前就為大衛禱告了,「我不是今日才幫助他的」,他在那裡很勇敢的承擔他的責任,表現出他的勇氣。但是我們反觀多益,那時王很生氣要殺光亞希米勒全親族的人,而王身邊的人沒有一個敢伸手殺耶和華上帝的祭司,只有這個多益可能是看管牲畜看管多了,對人的生命失去那份尊重,殺人好像在殺牲畜一般,把這八十五個不論男女幼兒全都殺死,殺了那麼多人也沒有覺得心有不安。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從多益身上看見什麼?看見一個人為了得到自己的利益,他可以出賣別人,可以出賣神的祭司,甚至他雖然常常代表王去到聖所裡面去敬拜上帝,但是那樣的敬拜沒有讓他的心更加的親近上帝,沒有產生一點敬虔的心,像是個沒有信仰的人,他的心所關心的不是人的需要,他所關心的是自己的需要。這樣的人不也常常在我們今天的生活中嗎?我們的身邊也多少會遇到這樣的人,有些人就是踩在別人的肩膀上往上爬,為了自己的利益出賣別人,所以有時候我們的苦境是因為這樣的人造成的。透過今天我們所讀的經文,我們能夠學習到什麼?

回應:


一、 成為咒詛或祝福


        第一,我們的生命是要成為咒詛還是祝福?詩篇五十二篇是大衛聽到多益向掃羅報告之後,多益殺光亞希米勒家族的人後所寫的,詩篇中說:「(壞人)你的舌頭邪惡詭詐,好像剃頭刀,快利傷人」(詩52:2)。我們看見大衛在逃亡的期間,他在情急時候選擇了說謊,我們也看見多益為了自己的利益,他選擇了得到更多的財富名位。有時候我們會覺得人生在世好像很多是沒得選擇,我們被環境所逼去做一些不該做的事情,其實我們不是這麼無奈或沒有選擇的空間,在許多的無奈當中,我們仍然有選擇的可能,只是有時候我們必須選擇付上代價,或是選擇讓自己得著益處。但是我們從今天的經文中看見有一個人,他選擇做有價值的事,那個人就是亞希米勒,他所代表的是一種超越律法、超越規定,是人類的善良與愛,他願意去幫助那些患難、有需要的人,他的所作所為成為別人的祝福。大衛所代表的是遇到困難需要說謊保護自己,多益代表的是為了自身的利益,出賣別人的人。親愛的弟兄姊妹,這三種人參加同一場禮拜,但是在結束後他們做了不同的選擇,我們可以很亞希米勒,可以很大衛,也可以很多益,不是由一場禮拜來決定我們是什麼樣的人,而是我們在禮拜中,我們的生命再次的來對話,就是透過不斷的選擇,一次又一次地在我們的生活中來回應,不斷地與我們的上帝對話,「我應該怎麼做」,來成為我們周遭人的咒詛或祝福。所以在這段經文裡面我們看見,亞希米勒選擇成為別人的祝福,多益選擇成為別人的咒詛。每一次我讀到這段聖經的時候,就會想到一個例子,這個例子就是高俊明牧師曾經在美麗島事件中藏匿了施明德先生一段時間。面對一個生命走到困境的人,亞希米勒和高俊明牧師都做了一個選擇,這樣的決定使得亞希米勒違反了聖經的律法,高俊明牧師違反的中華民國的戒嚴法,他們在這當中選擇犯錯為了去幫助別人、去成為別人的祝福,雖然那是一件有生命風險的事。我們今天作基督徒或許不用冒那樣的風險,但我們是否願意去幫助別人呢?

二、 從律法到恩典


        第二,我們在這當中可以學習從律法到恩典。上個禮拜蔡牧師說到,我們的信仰應該漸漸學習從律法到恩典。很多時候我們讀聖經時,很多人把大衛美化了,即使不把他講的像聖人,也常常把他完美化,但是事實上,若我們看大衛的故事會發現,在道德上他並不是一個好榜樣,大衛不只這次說謊,甚至在他做王的時候也說謊,有時候我們看見大衛的行為實在不值得我們效法。如果有一天我們與大衛同行時,不會因為無法做得像他那樣好而感自卑,相反地,我們會發現有時候大衛有些作為比我們還糟。這樣說來,大衛有什麼可取的呢?就是在他的人生遇到困境艱難的時候,他沒有放棄,他沒有離開上帝。聖經讓我們看到,大衛的生命雖然不是一個理想的生命,卻是像你我一樣是一個真實的生活,是我們每一天都會經驗到的,就像我們在現今的社會中都會遇見的困難一樣,為著生活掙扎,一樣承受著工作上、生活上各種不同的壓力。我們與大衛同行,並不是為了改善我們的道德,而是體會到,在我的困境苦難中,我怎樣倚靠上帝。大衛的故事不是提供一個完全的道德標準,而是讓我們體會到我們和大衛一樣常常會犯錯,去做一些不該做的事情,覺得自己不配來到上帝的面前,大衛讓我們看見雖然我們很軟弱、很不配,但仍舊不放棄來到上帝的面前,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錯誤之後,我們發覺自己還是有救的,我們還是可以倚靠神的幫助,因為主耶穌早已賜下了祂的恩典。上帝沒有緊盯計算著我們所做的每一個錯誤(雖然祂都知道),而是在這個過程中,上帝讓我們親自去體會到我們需要恩典,如同保羅在哥林多後書第十二9節所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我們就是在大衛的身上學習這樣的功課。

三、 哭賴上帝或自己解決


        第三,我們來學習哭賴上帝或自己解決。剛才詩篇五十二篇後面說:「至於我,就像神殿中的青橄欖樹;我永永遠遠倚靠神的慈愛。我要稱謝祢,直到永遠,因為祢行了這事。我也要在祢聖民面前仰望祢的名;這名本為美好。」(詩52:8-9)親愛的弟兄姊妹,當我們每一次來參加禮拜時,我們不是放下一切的重擔,不是不再有煩惱,單單來敬拜上帝,我們不是從現實的處境中抽離,乃是帶著我們生活的各樣困境、重擔、壓力全部帶到上帝的面前,就是讓我們的生活與我們的信仰是連結的。在敬拜當中可能你有很多的痛苦,好像大衛逃命、肚子餓、沒安全感時來到聖所一樣,在他狼狽不堪、搖擺不安的時候,他在上帝的聖所裡體會到上帝的幫助,那個時候的大衛看起來沒有很屬靈,在那個不安的外表、內在都很缺乏的時候,他來到上帝的面前,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體會到上帝的同在,或許那看起來不是那麼屬靈,或許只是肚子餓的需要,或許只是一種低層次的需求,但是上帝並沒有拒絕大衛。大衛在走投無路的時候進了聖所,當他離開的時候,他得到了某種的幫助。如果今天我們有需要時,我們是不是也可以這樣的來到上帝面前,去經驗到祂對我們的幫助,好像我們一無所有的來倚靠上帝。有時候我們基督徒做久了會有一個期待,那個期待就是基督徒應該是家庭美滿、婚姻幸福、事業成功、課業進步,一切都很順利,所以當自己在困難中會覺得很失敗,達不到那個標準,覺得自己沒有資格來敬拜上帝,來到教會會被人笑,來到教會會被人說自己很失敗,使得我們不再願意來到教會。我們教會的青年,在高中是一個分野,考的上大學的都來到教會的團契,考不上的都沒有來教會,常常有這樣的情況。當我們遇到失敗困難的時候,我們反倒不想來教會,因為那會使我們看起來狼狽,看起來不夠光鮮亮麗,看起來似乎少了一點好見證,然而這時候才是我們最需要來到上帝面前來倚靠神。大衛讓我們看到的是在他生命中最不堪、最窮途潦倒的時候,他來到了上帝面前,不是道德上的完美,而是內心裡有一個需要,催逼著他找尋上帝。看到大衛的故事時,我就想到聖經裡也有一個類似的故事,就是耶穌所用的比喻―浪子回頭的故事:那個小兒子失去了他的金錢、地位、名聲時,他做了一個選擇,「我要回去我父親那裡,我要回家去」,不知道你有沒有想像過,當這個小兒子回到家的時候,不只是面對父親慈愛溫暖的雙手擁抱,而且還要面對長兄的責難和眾人的指指點點,「這個敗家子,錢花完了才要回來」,我相信他在家裡受到的輿論壓力是很大的,但是這個小兒子在最困難的時候,選擇了回到父親的身邊得到祝福。人往往常在最需要上帝的時候,卻因為害怕他人的眼光,而錯失了與上帝相遇的機會。親愛的弟兄姊妹,當我們遇到困境時,我們怎麼選擇?我們是不是選擇來倚靠上帝,選擇來哭賴上帝?在我最痛苦的時候,我就是要來倚靠主。大衛來到聖殿,經驗到上帝的幫助,經驗到他的需要被滿足。今天我們的聖殿可能與大衛那個時代不太一樣,聖所不該再是一個建築物,而是一個信仰團體,是一群人敬拜上帝的地方,在一同敬拜、一同交談、一起勸勉、一起互動的過程中,經驗到教會是一群有信仰的人一同聚集的所在。弟兄姐妹,你的生命中是不是也有一個像挪伯聖所一樣的信仰團體,你叫他查經班也好、團契也好、小組也可以,重要的是在你的生命中遇到困難,在你有需要、需要人代禱、需要人幫助、需要人鼓勵的時候,你可以找到這樣的信仰團體,是能夠經驗上帝的地方,是能夠經驗到上帝帶領的地方──「我知道我將一切的重擔帶到聖所候,離開時我會經驗到上帝的幫助、帶領和引導」。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聽我們禱告的主,讓我們能夠學習來到祢的面前來倚靠祢,主,讓我們常常看見祢怎麼樣幫助我們。雖然我們很狼狽、我們很痛苦、我們很絕望,然而上帝祢就在我們一次又一次的軟弱、失敗、跌倒當中,祢仍然是我們的主。我們看見大衛所做的雖然不完全,但是上帝祢仍舊聽他的禱告,讓他能夠經驗到祢。主,我們也祈求我們的生命中有這樣的體會,在我們的不完全中、在我們的軟弱當中、在我們的犯錯當中,讓我們經驗到主祢夠用的恩典。求祢幫助我們,在我們教會裡,我們每個人都有好的團契,每個人都有好的小組,每個人都有好的信仰團體來支持。幫助我們,在缺乏、在無奈、在需要的時候,經驗到上帝的祝福。如此禱告感謝,靠耶穌基督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