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兄姊妹大家平安。今天我們要講的主題是復活節,經文是在馬可福音第十六章1到8節。到目前為止,大部分的聖經學者同意一種看法,就是馬可福音應該是結束在第十六章8節。第8節的最後兩個字是什麼?是「害怕」;害怕的前面是「…她們什麼也不告訴人」。難道耶穌的復活,是以這樣的情景做為結束嗎?這樣的結束,對今天的我們是否造成認知上的差距?我們該如何來了解?這是我們今天要一起來學習的。
Ⅰ、引言:新生命的記號
復活節到了,我們就聯想到雞蛋。為何用雞蛋而不是任何其它的物件來代表復活節?原來,雞蛋可以孵出小雞,這看起來是一個盼望,因為有一個新的生命將要誕生。但如今教會有時是使用塑膠雞蛋來代替,我們今天就用塑膠雞蛋來說一個復活節的故事。有一間教會的主日學老師,發給每個小朋友一顆塑膠雞蛋,並對學生說:「復活節就是新生命的開始,老師給你們幾分鐘,你們到教堂外面去找可以代表新生命的東西,找完以後就回來,然後每個人再把自己的彩蛋展示給大家看。」小朋友們就跑到外面去找。時間到,大家回來了,第一個小朋友展示的是一些草,因為春天到了,草長出來,代表一個新生命的開始;另一個小朋友是找到一朵花,再一個小朋友找到的是毛毛蟲,還有找到蝴蝶的,這都是新生命的開始。最後有一個小朋友,老師幫他將塑膠雞蛋打開來,裡面卻什麼都沒有,但他回答說:「老師,我不是偷懶,因為我知道耶穌在復活以後,墳墓是空的,所以我的彩蛋裡面什麼都沒有,這代表一個新生命的開始」。不久之後,這個小朋友生病,後來就過世了,在他的告別式裡,所有的主日學小朋友都帶了一顆空的塑膠蛋來,放在他的棺木前,他們知道,雖然這個小朋友走了,可是這個空的蛋,有一天會是有一個新生命的開始。這是一個很感人的故事。沒有人看見耶穌復活當下的樣子,人類第一次看到耶穌復活的情況,就是看到一個空的墳墓,而且人的反應是害怕,什麼話都不敢說,復活節是這樣開始的。現在我們就來講今天馬可福音復活節的故事。
「過了安息日,抹大拉的馬利亞和雅各的母親馬利亞並撒羅米,買了香膏要去膏耶穌的身體。七日的第一日清早,出太陽的時候,她們來到墳墓那裡,彼此說:誰給我們把石頭從墓門輥開呢?那石頭原來很大,她們擡頭一看,卻見石頭已經輥開了。她們進了墳墓,看見一個少年人坐在右邊,穿著白袍,就甚驚恐。那少年人對她們說:不要驚恐!妳們尋找那釘十字架的拿撒勒人耶穌,祂已經復活了,不在這裡。請看安放祂的地方。妳們可以去告訴祂的門徒和彼得,說:祂在你們以先往加利利去。在那裡你們要見祂,正如祂從前所告訴你們的。她們就出來,從墳墓那裡逃跑,又發抖又驚奇,什麼也不告訴人,因為她們害怕。」
「過了安息日」,這是指週六的下午六點,因為猶太人計算日期是從週六下午開始計算:安息日是從週五的下午六點,一直到週六的下午六點。我們由此可推測出這三位馬利亞是一直在等待,因為在安息日中是不能做任何事情的;但前一天下午耶穌基督死時,由於時間快到下午六點、快進入安息日,人們是匆匆忙忙將祂的屍體包一包,放進洞裡埋葬就走了。婦女們或許就是因為如此,就帶了一些香膏,想將耶穌的屍體再做一下處理;如此,她們應是從週六的下午就開始準備,並且等到「七日的第一日清早」,在天亮、看得見路的情況下趕快往墳墓跑去;原本她們擔心挪不開墳墓的大石塊」,但到了那裡才發現石頭已經滾開,並且讓她們嚇一跳的是,墳墓洞裡面的耶穌不見了,只有一個穿白衣的少年人在裡面。少年人跟她們說:「不要怕,因為耶穌不在這裡,祂復活了,妳們來看祂復活的地方,妳們去跟祂的學生和彼得說,祂在你們以先往加利利去。在那裡你們要見祂,正如祂從前所告訴你們的。」然而,婦女們的反應是趕快跑、又發抖又驚奇,對什麼人也不說,因為她們害怕。馬可福音只寫到這裡就停止。(可以在現代中文修訂本看見第9節處有括弧,註明實際上的馬可福音只記載到此。)
Ⅱ、馬可福音四種結尾
馬可福音,在我們考古至今所發現的版本中,共有四種:首先是從亞歷山大(Alexandrian)挖掘出來的古代經卷,從中看來馬可福音的結尾是第8節;之後在拜占庭挖掘出來的經卷,其結尾看來則不同。以下我們要用經文批判學(Textual
Criticism)分別來了解:
1、 長結尾 (Longer Ending) [12c Byzantine Greek, Textus Receptus]
第一種結尾叫作「長結尾(Longer
Ending)」,就是我們現在的和合本聖經版本。我們手邊有的古希臘文聖經,絕大多數都是這種長結尾的版本(拜占庭希臘文聖經Byzantine
Greek)。當時有位天主教的神父,想將多種版本盡量整合在一起,他發現這版本的數目最多,而認為這本應該是最標準的,就訂為公認正本(Textus
Receptus),再根據這本翻譯成英國的欽定本聖經(KJV),後再翻譯成中文的和合本聖經。
2、 短結尾 (Shorter Ending) [7-9c Greek, Old Latin, Syriac, Sahidic,
Bohairic, Ethiopic]
後來學者們發現還有「短結尾(Shorter
Ending)」,其數量也不少,只次於長結尾版本:包括了舊拉丁文的古聖經(Old Latin)、敘利亞文的古聖經(Syriac)、沙希地語的(Sahidic)、衣索比亞語的聖經(Ethiopic)、以及許多希臘文的聖經。(但這個短結尾並非只到第8節為止。)
3、 展結尾 (Extended Ending) [5c Freer Logion, Codex Washingtonians]
第三種版本比長結尾再更長些,我將它稱作「展結尾」。我們所知道的這類版本只有兩個:一是聖經學者Freer在埃及找到的Logion(耶穌的話)
Codex
Washingtonians(古抄本),比長結尾多了兩句話;後來在華盛頓又找到另一個版本也是有著這樣的展結尾。但目前大部分的學者並沒有視它為聖經,因為他們認為那是後人加上去的。
4、 斷結尾 (Abrupt Ending) [4c Alexandrian Greek, Sinaiticus(א), Vaticanus(B)]
最後一種,我稱作「斷結尾(Abrupt
Ending)」,就是馬可福音到第十六章8節就結束。我們找到的是西乃的版本(Sinaiticus)和梵諦岡的版本(Vaticanus),這兩本很重要,因為它們的年代是最古老的:拜占庭的長結尾是十二世紀以後寫的,短結尾是七到九世紀,展結尾是在第五世紀,而現在我們找到的西乃和梵諦岡的版本則是四世紀寫的。目前多數學者接受的看法是,馬可福音的結尾原本應該是斷結尾,但只停在這裡實在令人感到怪異,於是後來有抄寫聖經的人就將馬太、路加福音書中較好的結尾整理出來、銜接在馬可福音第8節的後面,使之較完整,於是就產生後來的長結尾、短結尾、展結尾的不同版本。若我們更進一步的了解它們不同之處為何,我們會發現,和合本聖經有提到六點:耶穌三次顯現、婦女的告知、耶穌應許神蹟、耶穌差遣他們、耶穌的升天、與福音的傳遍,這是長結尾的內容。馬可福音第9節到20節大概也就是這樣的內容。短結尾則在其中有三點未提到:婦女的告知、耶穌差遣他們、福音的傳遍。展結尾則是在這六點之外還有多兩句話,是描述到門徒對於傳福音的推辭、並且有許多藉口,耶穌則只回答:「去就是了」。斷結尾則就是停在「逃跑、害怕」,就這樣結束了。那麼,馬可福音為何這樣結束呢?對我們而言,這樣的結束有何意義?
Ⅲ、斷結尾的四種詮釋
1、 馬可的殉道 (AD68, Alexandria, dragged by horses to death)被馬拖行而死
第一種解釋,是因為馬可還沒有寫完就殉道了。馬可是主後六十八年亞歷山大教會的一個使徒,他是被人用繩子綁住頸項,用馬拉著拖到死為止,這在多數的教會歷史中,都是如此記載。所以,並不是他不繼續寫完整,而是因為他寫到婦女害怕的這段,就遇害了。這是第一種解釋。
2、 經文的失落 (εφοβουντο γαρ) efobounto gar
第二種解釋,是馬可其實在後面還有繼續撰寫,但書籍保存不易,最後的尾端腐爛掉。我們為何能這樣推論呢?讓我們來看一下這裡的希臘文文法:「因為她們害怕」還原成原文是「她們很害怕因為εφοβουντο
γαρ(efobounto
gar)」。這樣的文法實應不會是結束,句子之後應還有下文,所以他們根據這樣的結尾認為馬可應該是有繼續寫的,只是該處腐爛,我們只保存到第8節的部分。這是第二種解釋。
3、 喜懼而快跑
第三種解釋,是認為這段沒有描述清楚,其實婦女並非只有害怕,而是又怕又快樂,馬可沒有提到快樂而已,因為在馬太福音中有提到:「婦女們就急忙離開墳墓,又害怕,又大大的歡喜,跑去要報給他的門徒。」(太28:8)另外,馬可福音說,婦女「什麼也不告訴人」,這個「人」是指非門徒,是說她們在路上的確是對什麼人都不說,但她們就只跑去告訴門徒。這種詮釋是想為婦女們辯白的一種努力。也因此,只寫到第8節是可以被理解的。
4、 福音的起頭
第四種解釋,最令我接受、也最令我省思。馬可傳達信息時,常常是簡明扼要,闡釋清楚了,就不再多說:馬可福音是四福音書中篇幅最短的,開頭處並未提到馬利亞懷孕、約瑟想休妻、耶穌出生時有牧羊人等等,而是「神的兒子,耶穌基督福音的起頭。」(可1:1)他直接從耶穌已是三十歲時的事蹟開始描述─祂來到約旦河、施洗約翰為祂受洗、祂開始傳天國的福音─這是耶穌福音的起頭;結束時,馬可描寫的也是另一個起頭─真正福音的另一個起頭。先讓我們來看,為何馬可的個性是如此(精簡地表達想法):
Ⅳ、門徒馬可信仰經歷
1、 金蟬脫殼的逃逸
馬可跟從耶穌時,曾有過令他驚懼的經歷:耶穌在客西馬尼園被捉拿時,馬可也在現場,他在那裡看見耶穌的學生吻耶穌作暗號出賣祂,他也看到彼得揮刀將人家的耳朵砍了下來;當他被人抓著時,他就棄衣逃跑:「有一個少年人,赤身披著一塊麻布,跟隨耶穌,眾人就捉拿他。他卻丟了麻布,赤身逃走了。」(可14:51-52)大多數的學者認為這個少年人就是馬可。他曾有這樣的經歷,是在耶穌遇難時,他為了逃命,甚至連衣服都不要了,趕快裸身逃跑。
2、 半夜禱告的經歷
後來彼得被關在監牢裡時,弟兄姊妹聚集在馬可的母親家中,徹夜禱告,而神也派天使將彼得救出;彼得被救出後就前往這間被門徒稱作「馬可樓」的房子,「想了一想,就往那稱呼馬可的約翰、他母親馬利亞家去,在那裡有好些人聚集禱告。」(徒12:12)但大家因為正在禱告,而沒有發覺彼得來了,只有羅大聽到敲門聲,當她發現竟是彼得,她嚇壞了:「彼得不是關在牢裡嗎!?」馬可曾經有這樣禱告蒙應允的經歷,當景況看來絕望,但神可以介入,彼得就因此被釋放出來。
3、 旁非利亞的離棄
巴拿巴和保羅出去宣教時,他們選了馬可成為同工,但開始旅程後,馬可到了旁非利亞就自行脫隊了。為了這件事情,巴拿巴和保羅持著不同意見,保羅認為就不再與馬可同行這宣教行程,巴拿巴則想著要再給馬可機會,「但保羅因為馬可從前在旁非利亞離開他們,不和他們同去作工,就以為不可帶他去。於是二人起了爭論,甚至彼此分開。巴拿巴帶著馬可,坐船往居比路去」(徒15:38-39),巴拿巴就繼續慢慢栽培馬可,而他也真的是可造之材,他就重新再開始。
4、 保羅傳道的助益
保羅被關在牢裡時,保羅請人將馬可帶來,而不是找別人,「獨有路加在我這裡。你來的時候,要把馬可帶來,因為他在傳道的事上於我有益處。」(提後4:11)馬可有過這樣的經歷,是不論屢屢的失敗、錯誤或跌倒,復活的耶穌會給你一個新的開始、一個新的機會。
Ⅴ、斷結尾的神學意義
1、 三位婦女的錯誤
如果用這樣對馬可的認識來了解馬可福音的結尾,我們或許可以這樣看見:婦女們看見所發生的事,真的是受到驚嚇,且什麼也不敢說,然而,復活的主重新給她們一個可以再開始的機會。這三位婦女分別是抹大拉的馬利亞、雅各的母親馬利亞、以及撒羅米。抹大拉的馬利亞曾被七個鬼附在她身上,耶穌將鬼給趕出來;雅各(小雅各)的母親馬利亞,她的兒子在十二使徒中並未有些許事蹟被記載下來,我們對他無法有太多了解;撒羅米在晚上悄悄送東西給耶穌,想請耶穌為她的兩個兒子爭取首位。這三位婦女很重要,她們是主復活的第一手見證者。但她們至少犯了三個錯:首先是錯誤的「擔心(Concern)」,她們以為石頭很大,她們無法移開,但其實她們真該擔心的,應是她們根本就無法接近墳墓,因為有羅馬士兵在看守;而事實上,她們到了墳墓前,也不見士兵,石頭也已被滾開,她們根本不需有任何的憂慮。再來是她們的「情緒(Emotion)」不對,原本她們想的是去看被釘死的耶穌,但墳墓洞裡穿白衣的少年對她們說耶穌已經復活,而她們的反應是發抖、驚奇、害怕。她們產生的「反應(Response)」也不對,天使要她們去告訴門徒和彼得,但她們卻不對任何人說,就這樣跑了。
2、 白衣少年的宣佈
大部分的人認為這個穿白衣的少年是天使,但馬可沒有這麼說,就只是描述著「穿白衣服的少年」;這少年對她們說:「不要驚恐!你們尋找那釘十字架的拿撒勒人耶穌,祂已經復活了,不在這裡。請看安放祂的地方。你們可以去告訴祂的門徒和彼得,說:祂在你們以先往加利利去。在那裡你們要見祂,正如祂從前所告訴你們的。」「不要驚恐」,這是耶穌復活後最常說的話,「那日(就是七日的第一日)晚上,門徒所在的地方,因怕猶太人,門都關了。耶穌來,站在當中,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約20:19)因為學生不相信祂復活了,以為是看見鬼魂,所以害怕,耶穌就對他們說:「平安,不必怕,是我」。再來的經文是「祂已經復活了」,這是我們整個基督教的重心,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第十五章也說:「並且你們若不是徒然相信,能以持守我所傳給你們的,就必因這福音得救。我當日所領受又傳給你們的:第一,就是基督照聖經所說,為我們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聖經所說,第三天復活了」(林前15:2-4),「第一」就是最重要的─基督的確死了,也的確復活了。穿白衣的少年還對這三位姊妹說:「請看安放他的地方」,放耶穌屍體的地方還留有一塊裹屍布,她們因為害怕而沒有發現,但後來彼得和約翰跑去看,「西門彼得隨後也到了,進墳墓裡去,就看見細麻布還放在那裡,又看見耶穌的裹頭巾沒有和細麻布放在一處,是另在一處捲著。先到墳墓的那門徒也進去,看見就信了。」(約20:6-8)因此,天使是有告訴她們可以看到一些證據的。
耶穌的空墳有兩種解釋,我上次提到過:一個是屍體被偷,另一個是祂復活了。從經文描述裹屍布的樣子來看,我們可以得知被偷的推論是不可能成立的,因為包裹屍體是像木乃伊一樣用布把他捆起來,加上一百斤的香膏油抹著,不久後會硬化,所以若要將屍體偷走,是不可能再花時間把裹屍布拆掉,一定是連布帶人一起偷。第二點,若真的把裹屍布拆掉、又要偷走屍體的話,裹屍布也會是亂七八糟的被丟在一旁才是,因為布會被解開。但經文描寫的是,拆掉的裹屍布尚被捲好的放在一旁。所以天使是對她們說:墳墓不是空的,只是耶穌不見了。
然後天使說:「去告訴祂的門徒和彼得」,就是要讓門徒和彼得有機會來相信耶穌復活了。耶穌復活後也「對多馬說:伸過你的指頭來,摸(原文是看)我的手;伸出你的手來,探入我的肋旁。不要疑惑,總要信。多馬說:我的主!我的神!耶穌對他說:你因看見了我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約20:27-29)但這三位婦女並未看到耶穌,只有看到空墳,以及聽見一個穿白衣的少年人對她們說:「來看,去告訴門徒耶穌復活了」。其實,我們就如同這三位婦女一樣,我們有誰看見耶穌呢?我們只是聽到,就像她們聽見天使;我們頂多只能說,墳墓是空的,但我們連空墳墓在哪都不知道。那麼,我們如何去對別人說耶穌復活了?最重要的是這句話:「祂在你們以先往加利利去」,耶穌要比你們先到加利利去。後來「十一個門徒往加利利去,到了耶穌約定的山上。他們見了耶穌就拜祂,然而還有人疑惑。」(太28:16-17)經文說:「在那裡你們要看見祂」,到加利利去、看見復活的主、就明白不是只有空墳─耶穌對他們說:「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說了這話,他們正看的時候,他就被取上升,有一朵雲彩把祂接去,便看不見祂了」(徒1:8-9)。經文又說:「正如祂從前所告訴你們的」,耶穌在受難前曾告訴他們:「…你們都要跌倒了,因為經上記著說:我要擊打牧人,羊就分散了。但我復活以後,要在你們以先往加利利去。」(可14:27-28)
3、男女門徒皆鼓舞
再來我們要解釋一個較細微的神學問題,是關於究竟是誰的錯誤,以及復活的主交代了什麼。剛才我們提及,三位姊妹擔心的是力量不夠,但耶穌的學生在耶穌快受死時,他們擔心的是權利不夠;婦女的反應是驚慌害怕,而耶穌的學生在祂復活前的反應是極有自信不會跌倒;婦女的反應是一句話也不敢說,噤若寒蟬,可是所有男性門徒在耶穌被抓時的反應是全都跑開求自保。耶穌基督呼召學生來跟從祂時,曾提到要他們做兩件事情:「祂就設立十二個人,要他們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們去傳道,」(可3:14)。很明顯的,在耶穌受難前後,男人先失敗(在耶穌受難前),他們沒有同耶穌在一起;女人是在耶穌復活以後也跌倒,因為她們怕的不敢去傳。在男門徒和女門徒都軟弱的情況下,耶穌說了這句話,我們用英文來看:「Go,
tell his disciples and Peter, “He is going ahead of you into Galilee.
There you will see him, just as he told you.”(NIV)」,再來看另外一個版本的翻譯:「Go,
tell his disciples and Peter that he is going ahead of you to Galilee;
there you will see him, Just as he told you.(NRSV)」,你注意看粗體字的部分,多了一個that,而前一個是用引號quotation
mark。希臘文可以翻譯成前者,也可以是後者,但這兩種翻譯在意義上就有很大的不同,如果是用第一種有引號的翻譯是:「去告訴祂的門徒和彼得說『祂在你們以先往加利利去…』」,所以這個「你們」應該是指門徒和彼得;若是用第二種that的翻譯,「…that
he is going ahead of you to
Galilee…」,這個you就包括這三個婦女,「去告訴祂的門徒和彼得說祂在你們以先往加利利去…」。我個人比較喜歡後者的翻譯,因為耶穌對「他們去加利利」的交代,不是只有交代男人去,而是交代所有只要是願意跟隨祂的門徒。至於跌倒,男人軟弱、女人也是,甚至男人比女人早先跌倒,但耶穌對兩者都給予託付:「只要你們去,在加利利就可以遇見復活的耶穌,你們的軟弱會成為過去,你們將會有新的開始(New
beginning)」。中文和合本的翻譯是:「你們可以去告訴祂的門徒和彼得,說:祂在你們以先往加利利去。在那裡你們要見祂,正如祂從前所告訴你們的。」這是比較接近NRSV版本的翻譯,但現代中文修訂本就多了兩個引號,較認同NIV版本。我個人比較喜歡的便是NRSV或是和合本,也就是拿掉這引號,因為它將這句話的對象限制在只有耶穌的十一個使徒,而將其餘所有人隔絕。
3、 甚至彼得也招呼
最後我要提的是,這句話當中,彼得的名字為什麼被特別挑出來、而且放在句子的後面?中文翻譯是門徒「和」彼得,英文是「and」,而其實在希臘文還有一個翻譯是「even」,「你們要去跟我的門徒,特別是、甚至是彼得」,為什麼要特別提他呢?因為彼得可能會想:「我不好意思去,我實在是失敗的太難看了,我曾在耶穌面前講過大話,但卻三次不認祂,我有什麼臉去?」耶穌知道彼得的個性與軟弱,祂讓天使特別交代三位婦女:「要記得叫彼得也來」,彼得跌跤甚慘,但耶穌特別記得他,將他的名字特別提出來,特別鼓勵他再一次開始。馬可福音的第一句是:「神的兒子,耶穌基督福音的起頭。」(可1:1)馬可福音結束的時候是:「耶穌基督,神的兒子福音的再開始」,這是指,跟隨主的人,不論男女,即使都跌倒了,耶穌仍然說:「沒有關係,你們去,去加利利,在那裡你們可以看見我,我給你們一個新的開始」,也由於這新的開始,我們才有教會。或許我們實在害怕、什麼都不敢說,或許我們在軟弱當中,但耶穌並沒有放棄我們,祂的復活對我們而言真的有很重大的意義,就是「一個新的開始」。
Ⅵ、結論:復活是福音的新起頭
我的結論是「神的兒子,耶穌基督福音的起頭。」(可1:1)馬可結束這福音書時也是這樣:「神的兒子,耶穌基督福音的再啟航。」祂的結束是另一個開始(Ending
is new
beginning),我們要到加利利去和主相遇,我們就會受祂差派到地極去傳好信息。去與主相遇、去傳好信息,這就是馬可福音的結束。復活,是福音的新起頭(Resurrection
is the New Beginning of the Gospel)。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主,我們感謝祢,作祢的門徒,不管是男是女,甚至是彼得,都有錯誤、都有失敗的時候,想想我們自己其實也是這樣,可是祢對這些失敗、灰心、害怕、什麼都不敢講、拋棄祢、逃走的門徒,祢跟他們說:『你們要去、去加利利可以跟我相聚,在那裡你們可以看到我,在那裡你們可以把這樣的好消息傳到世界的地極去』,這是耶穌基督福音的再起頭,這樣的結束是代表復活的主的恩典勝過我們的軟弱和我們的失敗。主,我們謝謝祢。感謝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